对“留守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2018-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抓铁留印踏雪无痕

“留守孩子”是指父母双双外出经商、务工而自己留在家中单独或与其他亲人生活的孩子。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可避免的衍生物。

据笔者对我校(东源县船塘中学)24个班及镇内石岗小学7个班共1538位同学的调查,发现父母双双外出经商或务工的学生(即所谓的“留守孩子”)占所调查学生总人数的18%。

在这些“留守孩子”中:有的年纪小小便学会了打麻将或利用扑克进行赌博;有的成为小“烟民”、小“酒鬼”、校园“大哥大”、“大姐大”;有的无心向学,经常借故逃学;有的利用假日在家偷看色情影牒或刊物……据调查存在上述不良行为的占“留守孩子”总数的35%。由此可见,对“留守孩子”这一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是一个必须引起所有德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问题。

至于“留守孩子”为什么会成为问题较多的特殊群体呢?笔者认为有下面三个原因:

首先是家长方面:这些家长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鼠目寸光型—这种家长本身无多少知识,能照样经商、务工,从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②无可奈何型—这种家长是由于经济、生活上的种种原因而外出经商、务工,无法顾及对孩子的教育。③托管型—这种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了学校,那么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就应完全由学校方面来承担。④补偿型—这种家长认为自己经常不在孩子身边,给孩子的爱太少,于是便用金钱作为补偿,造成孩子无节制花钱。⑤金钱至上型—这是那些经商或务工赚了一笔钱的家长的共同心态:认为学习成绩差可以用钱买学分,打架、闯祸用钱就可以摆平,造成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触及灵魂,结果校园“大哥大”、“大姐大”之类往往就出现在这些孩子身上。

其次是学生方面:①有的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家中只有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这些爷爷、奶奶要么是对孩子宠爱有加,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事实也证明象这种“隔代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环境下, “留守孩子”会将自己提升为家中小主人的地位。②有的孩子本身感情丰富,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交流对象,造成他们为了找到内心感情的倾诉对象而误交损友。③有的孩子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又加上父母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的监护而被一些别有用心者引入歧途。

再者是班主任方面:①有的班主任本身职业道德水准不高,对班主任工作不负责任,从而对这些学生放任自流。②有的班主任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却无法与这些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从而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产生厌烦。③有的则是当班主任与家长联系时,家长为了生意或工作上的事情而推三托四不肯会面,或者会面后又百般为孩子开脱,更有甚者的是当班主任要求有些家长配合工作时错误地认为班主任是在故意找茬,造成班主任心理上不平衡,对这些孩子丢下不管。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情况,笔者认可采用下面这些对策:

对家长方面的对策:①对鼠目寸光型家长应该尽量组织他们学习有关义务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知识创造财富方面的事例,从而使他们肩负起对孩子教育责任。②对无可奈何型和托管型家长,建议由学校牵头,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座谈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不同作用,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③对补偿型的家长应该设法让他们明白金钱不能代替亲情,盲目的“补偿”会酿成难以下咽的苦酒。④对金钱至上型家长则要帮助他们端正人生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对学生方面的对策:①认真细致地做好“留守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班做个好同学”的深刻含义,同时建议家长应和孩子、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密切掌握孩子在校内外表现。②对那些感情丰富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多与家长谈心,引导他们多参与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同时建议班主任对这种学生给予适当的“偏爱”。③对那些生理早熟的“留守孩子”则应多向他们灌输怎样自我保护,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分清“ 真、善、美、假、恶、丑”。

对班主任方面的对策:①挑选高素质的教师担任班主任。②建议班主任建立学生家长档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同家长建立一种互尊互信的朋友般工作关系。③班主任应该学会容忍,对“留守孩子”甚至家长的不正确言行能够以平常心对待,调整好心态,切实做好“留守孩子”教育工作。

本文被广东省教育厅德育处评选为2002年度优秀论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