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

人工智能,让城市管理步入“智慧”时代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8人  护眼君BRIGHTEYES

  一般来讲,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对于一个省市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不过,在这些之下,最能反映一个省市发展状况的往往是能够直观看到的城市面貌,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如今,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管理正在步入“智慧”时代。

△图片源自网络,略有改动

  变被动为主动,维护城市大环境

  在智能家居,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监控,图像识别等技术被很好的融合到摄像头等硬件中,便于随时随地观察家人或家里的异常情况。事实上,在城市的大环境中,这种技术还是具备存在的价值的。

  当前,为了24小时监控城市的整体运行情况,各种形态的摄像头是随处可见。在人们的手里,摄像头就是一种工具,用于特定场景的监控、调查取证等方面。当然,在如今的“智慧城市”中,摄像头也具备了“智能属性”,依靠其中的图像识别等技术,它能够提供安全监控、追寻嫌疑人等服务。不过,在城市的大环境监控中,这些仅仅是不够的。

  “智能”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主动服务”,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工具。在理想状态下的“智慧城市”中,当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依托于摄像头对城市进行24小时监控的人工智能系统会“主动”发起相关措施。

  举个例子,比如警务领域,在城市某一个角落里正在发生一起械斗事件,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路过的热心群众。此时,如果没有人报警或是拨打120,这场械斗事件将没有人知道,其中的一些人也有可能受到重伤,甚至可能会发生一些悲剧。与此相反,如果系统足够“智能”,当事件发生时,其便会“主动”报警,从而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起到维护城市大环境的作用。

△图片源自网络,略有改动

  灵活多变,让拥堵成为回忆

  不管是哪一个城市,“堵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通用的标签,每每想起总是令人头疼。因为交通拥堵,多个城市依据车牌属地或是单双号等展开了“限流”措施。不过,从实施情况来看,拥堵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减轻多少。

  记得去年某一天笔者在上班的路上悲催的遇到了堵车,只见公交车以每秒0.5米的速度向前移动。透过拥堵的车辆,我能够看见亮着的绿色交通灯,不过整个车队却没有移动,通过周边人的谈话我才获知,这是因为前面有交警正在进行疏通,所以交通灯的作用暂时被忽略。

  听到这,作为一名物联网领域的从业者,笔者就在想,如果是在“智慧城市”,交通又该怎样规划。在这之中,借助对城市的把控,作为城市大脑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获知整体情况,进而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规划出一个较为完美的交通信号灯方案,将时间合理安排。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因不良车主“插道”而出现的拥堵,或许可以利用图像识别、物联网等技术,通过识别车牌以确定车主的身份,从而做出一些相应的惩戒措施等等。

△图片源自网络,略有改动

  统管全局,协助城市合理规划

  因为发展的需要,城市的版图越扩越大,而在这规划中,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纷扰,每一块土地的分配都是需要经过不断的计算和衡量。

  在宏观层面上,当前,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协助,城市用地的规划部署比之以往变得更为有效便捷,可以说多数用地基本上都实现了最大的价值。不过,在微观层面上,鉴于诸多因素的交织,一些小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乱占行道的小摊小贩,又比如没到位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扩张过程中,一些基础设施的建立都是必须的。比如在新扩城区中,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需要建一座商场。那么,基于对人口基数、人流量等大数据的手机和分析,对于商场的大小,以及其中电影院等娱乐场所的是否需要,系统将给出恰当的参考方案。

  当然,不仅是基于具体需求对现有区域进行规划,对于模糊需求的满足,或是宏观层面的扩张计划,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智慧城市”背后的人工智能大脑系统都将能够给出满意的方案。

  在国家重视、社会进步要求的推动下,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的进程开始加快,并且已经从“管理”个人上升到了“管理”一个城市。面对“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智慧城市”的打造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