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支教的日子里――17
王老师谈晨读(3)
昨天下午,王老师把自己学校常规要求落实的情况,通过同事们提供的视频资料,剪辑制作了长5分钟的一段视频,真诚的发给了支教学校的马校长,希望能对支教学校的常规管理提供一些思路和借签。其实,王老师从走进支教学校的那一天起,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这个大家庭中一名成员,他必须为支教学校的整体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他在支教的第二周就要求学校教导处干事把这些素材给他传过来,可能也是因为干事太忙了。昨天,他又分别给学校几位老师打电话,他们当天马上录制了一部分传了过来。王老师觉得自己应该加快工作节奏,这样才能把支教的初心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围绕学校的晨读,他前面准备从三个方面向学校建议,一是学校至上而下,从思想上去认识、思考搞好晨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抓住晨读的内容形式,从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追求质量和效益;三是学校建立保障机制,从引领、帮扶、激励等不同的角度提供制度保障和展示舞台。
他上周连续写了两篇日记,基本上谈了第一个建议,当然也显得有些空洞。昨天的视频应该说比较实在,虽然是部分常规的剪辑,但却能真真切切的看到他们学校具体落实的情景。回想他原来的学校从2012年开始重视经典诵读到现在,同样经过了好几次质的转变。
2012年3月,他担任中心小学的校长,一开始也是在原来的基础大力提倡老师们早上抓晨读,要求早晨必须背诵语文,可以适当增添经典诗词。2013年,他亲自组织部分语文老师编辑了第一份《经典诵读》文本,要求语文老师在晨读的时间依据文本穿插诵读内容,但没有具体规定。2015年3月,他自己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修订,将全校统一运行的文本分开编辑,1-2年级落实低年级版本,3-6年级落实中高年级版本,要求老师每周必须做出诵读计划,并将诵读题目写于教室黑板右上角,一周内不允许擦去,周五要对本周诵读内容进行检测。并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设专门的“经典诵读”展示评比活动,可以说,经典诵读活动正式成为学校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2017年开始,学区主任在学校开展诵读的基础上,从诵读的时间、形式、要求等不同层面再一次进行了规范,并不间断的开展评比活动,此后,艺术节中的班级诵读展示标准都有质的提升,同年10月,他又精心编辑了第三套《经典诵读》文本,内容涵盖了小学阶段《课标》中要求背诵的所有古诗词,并增添了《三字经》、《弟子规》和初中要求必须背诵的一些内容。经过七八年的持续运行,学校目前的经典诵读应该是日趋成熟,校园内涵文化也越加深厚,师生素养也得以更大提升。
写到这时,王老师停了停笔,他想,支教学校也没有必要完全运行他们学校的这一套,但一些好的做法还是可以借签的。他想,以下几个方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或更能提高支教学校的晨读质量。
一是晨读时学生没有必要站在校园或坐在校园,虽然外面的空气清新,天气凉爽,但同样也有弊端。他认为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卫生健康,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如果老师的管理跟不上,反而为调皮学生提供了贪玩的滋生土壤。假如让学生集中在教室,由老师组织、管理,要求必须完成当天诵读的内容,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二是为了保证学生早晨进入教室就能读书,教室的卫生头天下午放学后就应打扫干净,第二天除做室外卫生的学生出教室外,其他学生一律开展晨读,更不允许学生在教室内补家庭作业或忙着抄袭。他认为,自己学区落实“以读治乱,快闪治脏,以严治差”的管理思路,就非常值得在这里提倡。
三是要求学校师生什么时间点进教室、什么时间点开始晨读,读什么、怎么读,必须有统一要求,并要通过督查落实。没有老师管理的晨读,在他看来,至少现阶段是不可以的,因为通过他的巡视,学生的自律意识、自控能力确实还需要加强培养,尤其是班干部的培养,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这里的老师基本都住校,只要早上起早一点,早一点进到教室组织学生学习,学生的习惯是可以好好培养的。
四是要适当开展评比,以评促读,为班级开展晨读注入竞争的动力,同时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提供展示的舞台,从更广的层面挖掘校园育人文化。
写完这四点,王老师还准备再详细阐述一下,但又想到,一些具体文档资料他在报到的第三天就已经考贝给了教导主任,而且前面的建议中已经提及了学校的保障机制,于是,他决定不再继续写下去。
他合上电脑,拿出了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备起课来……
2019年9月2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