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懈怠了?来这看看想法悅己

你的手机分类暴露了什么?

2019-05-18  本文已影响62人  莫非仙

我喜欢把手机软件分为三类:

第一类,能够获取消费和释放快感,满足社交欲望的:

微博、抖音、淘宝、京东、小红书、陌陌、探探、各种游戏...

第二类,让日常工作生活更便捷的工具:

钉钉、高德地图、美团、饿了么、嘀嘀打车、微博和抖音(对于新媒体来说,微博抖音虽然是娱乐工具,但也是工作工具)

第三类,满足学习需求,提升个人能力类:

得到、网易公开课、扇贝英语、百词斩、读书汇、MONO、ECHO、知乎、豆瓣...

一般人手机里都会装有前两类软件,

但真正的分水岭出现在第三类。

这三类软件的安装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看出每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

那些从来没考虑过安装第三类软件的人,更容易跌入整天玩手机啥都不干的焦虑陷阱。

这类软件也并不是装的越多层次就越高,还关系到一个使用频率的问题。

我朋友装了一个付费学习软件,每个月会被扣一千多块钱,

但自从换工作之后,就再也没打开过。

还是每天刷抖音逛微博看电视剧。

这样就和办了健身卡一次也没去过的人一样,

只是获取了心理满足感,却没得到真正有益处的训练。

微软加拿大公司报告显示:

在智能手机普及、社交网络勃兴的2013年,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仅为8秒。

很有可能,在1分钟里,你就能走神7次。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爆火之后,我们的注意力就被压缩到比金鱼的记忆还要短。

当你划走一个视频时,已经不记得上个视频看到的时候什么。

分心,是这个时代随处可见的陷阱。

其实,刷抖音和看电视剧,刷微博,玩游戏,对我来说没有本质不同。

也没有谁害人更深之类的说法。

正如有人喜欢逛宜家、苹果店和 H&M 一样,

“如果一个人能安排好生活,抖音就只是他手机里的一款APP;

如果一个人不自律,那谁也拦不住他找各种理由浪费生命。”

有人在抖音上消磨时间,也有人研究抖音模式开号运营,

赶上了抖音第一、第二批的红利。

有错的从来都不是工具,而在于使用工具的人。

就像有人觉得B站是玩物丧志的地方,

但央视报道,很多学生喜欢在B站上找网课资料,学习英语等等。

因为一边学习一边看弹幕觉得轻松有趣很多。

知乎上有另外一个高赞问题:

人在什么时候最舒服?

答:当你做完不想做的事情,开始做想做的事情的时候。

这个回答,正好和“年轻人不要碰让自己获得短暂快感的事物”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

两件事情告诉我们,人要有节制的享受。

心理学上有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延迟满足”。

“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简单解释,这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

不仅延迟后获得的幸福感是双倍的,并且能够对人的毅力和耐心起到一个很好的锻炼。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在完成一项工作或者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

请自己吃一顿饭,或者给自己放个假当作奖励。

这就是有节制的满足欲望。

这样的满足感会治愈上一段不开心,让我们能更积极的投入到下一段工作和学习中去。

聪明的人绝对不会在工作完成到一半时,就急急忙忙地犒劳自己:

刷半小时手机,或者点个外卖。

“就跟你每一次更换股票都需要交纳手续费,是一样的道理。”

研究发现:

当你做一项工作正进入状态时,如果被打断,

要恢复到打断前的工作状态平均需要 25 分钟。

所以你不妨想想,

每天有多少时间花在了获取短暂快感,又花了多少时间来弥补这段偷懒的时光。

当你不再追求低质量的快感时,焦躁、迷茫之类的情绪也会一起消失。

心慌的感觉走远了,真正的快乐就来了——

你会发现,那是平静。

毁掉生活的,从来都不是奶茶、抖音、和手机。

而是想逃避问题,寻求快感的心。

希望你没有为了寻求快感,而少了寻求未来的勇气与机会,加油!

你的手机分类暴露了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