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

点赞杨林柯老师的教育观

2018-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雨天_7afd

文/雨天

80年代中期,《义务教育法》在我国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题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当时的我,天真地以为今后的学生们在学校,除接受基础教育之外,会有很多的引导学生素质教育的项目。

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特长。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对身边事物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的思考。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多,学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刷题、刷题,补课、补课。

一个学生的好坏考核的是成绩,一所学校的好坏考核的是学生的升学率。

2012年,陕师大附中杨林柯老师的《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对各位家长的心灵告白》在《华商报》上发表。

“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等几个可怜的词,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

我的教育理念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让学生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我告诉孩子,要常想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没有答案,却最有意义,它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引向高处”。

杨老师形容自己的教育观是:“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相对于现在以升学率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杨老师认为通识教育和全人格教育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更有利,然而真正的改变,是缓慢而艰难的。

孩子们的眼镜片厚了,除了会在校读书,生活一片茫然。

去年和今年两起研究生自杀事件,暴露了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的不公,由于导师长期的精神压迫,研究生不堪重负坠楼身亡。

教育产业带来的经济繁荣,掩盖不了育人的失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