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漫谈电影爱读书,爱电影!

《攀登者》,破局者!

2019-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东言肆语

假日最后,早些几天归来。一是为了休整,另一也是为了多些时间完成作业,三年级开始,小朋友作业量明显加大,甚至开始拷问灵魂,比如,写读后感!

陪娃写文章是一件痛苦的活,但为了写作业看电影却是很不错的体验。本次就和小朋友一起交一次作业,谈一下《攀登者》观影后的体验。

《攀登者》是吴京继《战狼》和《流浪地球》后的又一部大制作。实事求是地讲,作品宣传时,电影并没有刻意与“爱国”的民族大义挂靠,只是,吴京的前两部作品太过深入人心,所以自带流量,媒体上甚至有人喊出了“为国登顶!”的口号。

好吧,既然大家都这么看,那咱就不凑热闹了,爱国、艰难、艰难、愿望、误解、成就、牺牲、爱情……,没错,所有这些媒体追捧的信息,这部电影都有。不过,与媒体观点不同,我不觉得零碎,反而觉得,这么些主线辅线,电影更立体,整体感更强。

东言肆语

即便被大家诟病的吴京与章子怡的爱情故事,虽然稍显生硬,我也觉得OK,没有这根情感戏的穿针引线,生硬的爬山,估计会让电影失色不少。

所以,本着内心,从“破局”和“情感”两处,我讲一下自己印象最深刻两点所在。

看电影的时候,不断想起年初珠峰“大堵车”事件。5月23日,珠峰南坡,200多登山者,被困8800米高处,“拥堵”达3小时,最终造成11人死亡的重大事件。曾几何时,高不可攀的世界之巅,怎么就成了如此“廉价”的热门景点!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此对比着,才能愈发感慨初行者的不易与伟大。

无人走过的路,才是最难走的路!突破的压力、未知的风险,资源的匮乏……,唯在此时,成功才更显不可思议。

东言肆语

以珠峰北坡“中国梯”为例,当前,所有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各国登山队员,每到这个由岩石组成的悬崖处(8700~8750的第二台阶处),均要经过这个中国登山运动员在1975年留在此处的金属梯。现世的登山人,在此凭力而上,却不知首次攀登的勇者们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所以,当有机会面对“破局”者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敬畏之心,唯有大恒心、大毅力者才能知晓这一小步代表着多大的一步。当然,如果你是“破局”之人,也必须了解,突破就意味着无数未知的困难与险阻,如此充分认知才能勇敢去拼。

这里,重点要提的是,所谓“破局”,不仅在外,内心世界也是如此。人之一生,风云际会者毕竟少数,但自我破局却是必然。事在人为、存乎一心,关键落脚之处,还在于你怎么想,你愿意怎么做。

再说“情感”,前面提到媒体对这部电影一致的批判集中在,吴京与章子怡的爱情戏稍显拖沓,有些莫名其妙。但我个人却是很喜欢的。

电影中,恰是这根感情线串起了整个故事。没有感情线索的串接,只剩下生硬登山片段的拼接,其故事性性、艺术性必然都会大打折扣。

东言肆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最早提出的观点,现在早已成为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攀登者》的原型与背景中,有着国家思维的指导,以国家意志贯彻一个目的,其艰难险阻自然可想而知,但其趣味性、艺术性自然也可以想象!

民族正义的宣扬,需要依托大众,找到能引发共鸣的点,才能引爆激情,进而引发深度思考。如此基础在,我觉得《攀登者》的改编成绩已很难得。对比前不久《上海堡垒》的闹剧,《攀登者》改编很控制,没有对登峰的主题喧宾夺主,还为关键的登峰冲刺形成衬托,故事转折、情绪渲染都很恰如其分,我自己觉得很合理。

只是,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总是难免会被拿来与真实世界对比,特别是距离不远的故事。因为太过熟悉,所以任何细微的改动都会破坏故事的真实感。这才是这部电影被诟病的原因。

东言肆语

电影很喜欢,但稍稍心意难平之处还是有的,只是这和电影本身无关。吴京与章子怡演绎的这一代人,从时间上算,应该是我们父母一辈的故事。

上一代人含蓄的情感表达,我不认同,但很能理解。为国为家的年代,长一辈总是更多地牺牲了个人的情感,却不知,感情才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为什么就不能在为国为家拼搏进取的同时,更多地兼顾自己更真实的情绪呢?!

当然,内心与外在世界冲突,会让我们在面临选择时,常有难以取舍,“随心走,做自己”,这时候,我认为会是很重要的关键点。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仅属于自己的珠峰,在攀登的路上,我们无可倚仗。摸索中前行,我们只能自我“破局”!

东言肆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