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
2020-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为学始智
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不如社会工作时,我们从小到大都会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对儒家的《论语》与“仁”的学说更是耳濡目染。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读《论语》呢,儒家中的“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要想理解《论语》的重要性,就需要从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学说,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学说争鸣的辉煌时期。不过,自汉武帝时期以后,儒家逐渐成为正统学说,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儒家学说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显学。儒家的经典学说《论语》也随之成为显学中的经典文本,是必须研读的文献。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中国思想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非常深,传统的思想都是建立在对经典文本的分析、注释的基础上并且不断传承下来的,因此读懂《论语》就相当于找到了打开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论语》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仁”与“礼”。据统计,在篇幅不长的《论语》中“仁”字竟然出现了109次,可见该词是名副其实的高频词汇。那么怎么理解“仁”呢?我觉得需要对“仁”的本意进行理解与把握。在第二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里的“仁”就是“人”的意思。在《子不语》一书中,有读书人曾梦见孔夫子在有子庙讲学。他认为“古字人与仁通,我首句为人也孝悌,末句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其义一也。汉、宋诸儒不识仁字即人字,将个孝悌放在仁外,反添枝节。”这里虽然是读书人假托孔子警醒世人,不过也可以看作一种对于“仁”的理解与阐释。
“仁”即是“人”,“仁者爱人”也就是要人爱人。只有能够爱他人、爱众人,有公共情怀、能够替他人服务与着想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仁”。这样的人,才是“仁者”,是无所畏惧的,是无敌于风险与困境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为学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