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虽虐我千百遍,我却视君如初恋——杜甫《秋兴》组诗赏析
(一)开篇——夔州风云涌,故园长安心
《秋兴》是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在四川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共八首,因秋日风物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律诗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
写作这一组诗篇时,杜甫人在夔州,心向长安。这时的唐朝,盛世的色彩缤纷已渐趋黯淡了,杜甫忧国忧民,一心想着要回到长安,回到天子脚下,为国效力,无奈山川阻隔,兵荒马乱。在那个气息萧然的秋天,杜甫已经56岁了,离他去世只有四年的时间。
这第一首为整个八首诗定下了凋伤、萧森
氛围背景,他日泪、故园心
的情感主题。在肃杀的秋日,诗人遥望故园
,思前想后,从个人一生的沉浮,到国家从兴盛和衰落,万千往事涌向心间,有感于当时的家国之衰,诗人不禁老泪纵横。
诗的前四句写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凋伤、萧森
写出了秋的肃杀,波浪兼天涌,风云接地阴
语意双关,既写夔州一带长江的壮阔,两岸高山峡谷的险绝,也暗示国家战事不断,民生凋敝。
诗的后四句写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为国流泪,心系故园。寒冬将至,何时才能回到长安?急暮砧
的急
字亦可代表作者的归心似箭。
附: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二)望京华——孤城听猿日,长安奉使违
在一个秋日的傍晚,落日猩红,斜挂在夔州府的城头夔府孤城落日斜
。杜甫孤独在坐在城墙之上,看着渐渐下沉的夕阳。这样的落日,杜甫不记得看过多少将次了,看着那一轮猩红渐渐沉入山间,直到散尽最后一抹余光。星星上来了,一颗、两颗、三颗……直到繁星满天,杜甫还是不愿回去。
北斗七星出现了,斗柄所指的北方有着杜甫日夜牵挂的那座城。杜甫眼望着北斗七星,心随着星星所指,飞向了京城每依北斗望京华
。城外的山谷中传来了猿的鸣叫,那声音的凄厉让杜甫泪下,它在牵挂着什么?声音为什么那么悲哀?那让人泪下的猿啼在空中回荡,跟着杜甫的目光,飞向了天空。真希望传说中那一只秋天的船八月槎
能带着自己飞越万水千山,回到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
忽然,从不远处的城墙上隐隐传来了悲伤的笳声,山楼粉堞隐悲笳
,月亮已升到中天了。时间过得真快啊,那一片月光刚刚照在城墙的藤萝之上,不知何时已照耀到远外江洲中的芦荻花上了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
附:
秋兴·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相关典故:
1.听猿实下三声泪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奉使虚随八月槎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余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三)忆过往——同学多不贱,衣马自轻肥
杜甫的《秋兴》组诗八首之中,这第三首的风景写得最美:
夔州城的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之中千家山郭静朝晖
,杜甫大概又是一夜无眠吧,早早地就来到了高处的江楼之上,还未入深秋,长江两岸的山峦还都覆盖在层层的青翠之下日日江楼坐翠微
。江面上早起的渔人摇着小船,泛江捕鱼信宿渔人还泛泛
。一只只燕子也在清秋之中翩翩而飞清秋燕子故飞飞
。
处于这样静谧清幽的秋景之中,诗人并没有沉醉在这美景之中。大自然的风景无法掩盖国家的千疮百孔。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第三联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的心事,无论自己想像匡衡那样直言进谏,还是想像刘向那样传经进道,现在都无法实现。自己困居夔州,不说报国无门,就是衣食也快无着了。
想着自己现在穷困的处境,杜甫又想起了自己昔日在长安时的那些同学好友,他们很多人现在已经富贵发达了,在长安城中衣轻裘乘肥马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一个自
字道出了杜甫对这些昔日同学的态度:他们自己是富贵了,国家呢?国家依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或许正中这些人的衣轻裘乘肥马
才导致国家的风雨飘摇的吧!
附:
秋兴 ·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四)望京华——宅第皆新主,世事不胜悲
《秋兴》前三首基本上都是有情有景有想像,诗人身在夔州,心系长安。到了第四首几乎整篇都是对长安现状的想像,思想之情更是浓烈。
杜甫时刻关心着长安的时局,在那个交通信息联络都不便的时代,诗人大概是逢人都要打听一下长安的情况。关于长安的任何消息都会牵动杜甫的心。所以第四首的一开始就以闻道
二字开篇。
听说长安的形势现在好像下棋一下闻道长安似弈棋
,变化很快,人生如棋,世事也如棋。回想国家这一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事,再到安史之乱,国家由盛到衰,人事更迭,世事变幻,让人不胜悲伤百年世事不胜悲
。
和安史之乱之前相比,长安城现在又是另一个世界了。昔日那些高宅大院里的主人都不再是以前的主人了王侯第宅皆新主
,满朝的文武百官也都换得差不多了文武衣冠异昔时
。
边疆依然是战事不断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现在长安城中热闹的是另一个天下了。杜甫的心是寂寞的,一颗寂寞的心在萧瑟的秋日里所感觉到都是悲凉,连秋江中的鱼龙似乎也像杜甫一样寂寞清冷鱼龙寂寞秋江冷
。想起当年自己在长安城中的生活,心中怎能不思绪万千呢故国平居有所思
?
附:
秋兴·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五)望京华——沧江惊岁晚,青琐点朝班
《秋兴·其四》是对国家百年沧桑的感慨,对长安城物是人非的哀叹,最后一句以故国平居有所思
收住。《秋兴·其五》紧接着上一首的有所思
,进一步回想自己当年在长安的情景。
首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写长安城宫阙苑囿的巍峨。蓬莱宫阙
和承露金茎
两句实写,用对南山(与终南山相对)
和霄汉间(直冲云霄)
两句虚写来映衬,皆是说明宫殿之巍峨高大。
颔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两句皆是虚写,用王母滛池
和(老子)紫气东来
写长安气象和君王的理想
,古代君王们统御万民,位于人世最高位,再想高升
,就只能是仙佛一道
了。结合安史之乱前后,国家盛衰的对比,再看看唐明皇前期的励精图治和后期的耽乐误国,诗人于诗句中寄托的感慨何其深也。
颈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两句更可看出诗人爱国之情的可感可悲。圣颜
高高在上,遮蔽于雉尾宫扇
之中,能够一睹是多么的艰难,更何况一进忠贞之言呢?
尾联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诗人从回忆中倏然回到现实,想到自己现在已是垂垂老矣,困卧在沧江
之中,于萧瑟清冷的秋风中,想到家国现状,只能徒然兴叹了。虽然自己也曾有那么几次位列朝堂之上几回青琐点朝班
,为国尽言尽力。但大厦将倾之下,一介诗人之力又有何与焉?
附:《秋兴·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六)望京华——可怜歌舞地,自古帝王州
《秋兴·其五》的最后一联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地点一在夔州一在长安,诗人身在沧江
,而心系朝班
。
《秋兴·其六》紧接上首,首联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用瞿塘峡
和曲江
又把夔州和长安连在了一起,言两地虽然相隔万里,但同在素秋
之中,风烟
相接,风烟
既可以指秋气,也可以指当时国家的动荡不安。
感受着无边的素秋
之景,诗人的思绪随着风烟
又飘到了万里之外的长安城。下面两联即是对昔日长安城的想象: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花萼夹城,芙蓉小苑
都是长安城中皇帝的游玩住宿之所,通御所
和入边愁
是今昔的对比,盛衰的对比,繁华和战乱的对比。
颔联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是极言当年皇帝游玩时的繁华和靡丽,珠帘绣柱,锦缆牙樯
是何其的奢侈靡费;黄鹄、白鸥
,是何其的祥和昌盛。但这一切,也许就是今日国家战乱不止民不聊生的根源。
尾联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最具有警醒意义。回首
二字紧承上联而来,歌舞地、帝王州
所言皆是长安,长安何以成为歌舞地
,又何以成为帝王州
,这其中又有多少值得深思的地方!
自古以来,有多少帝王在这里成就霸业,就有多少帝王在这里失去江山。
附:《秋兴·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七)悲自身——关塞惟鸟道,江湖一渔翁
《秋兴·其七》紧承上一首最后一句秦中自古帝王州
之意,写汉武大帝为远征云南,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一事。
首联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昆明池水
的烟波浩淼之中,汉武帝训练的水军旌旗招展
,据说汉武帝开凿的昆明池在长安西南,周围四十里,遥想可见当时盛况。在东西两岸上刻有牵手、织女石像,象征天河,又刻有长三丈的鲸鱼,所以第二联中有织女机丝
和石鲸鳞甲
句。
织女机丝虚夜月
句中一个虚
字,隐寓汉武帝当年的征战功绩到今天已成虚无
,只剩下织女石像在夜月
中空自伫立。石鲸鳞甲动秋风
句中写秋风震动
让人想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动荡不安,如鲸鱼在池水中搅动波澜。
第三联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写秋风萧瑟中,昆明池上的衰飒景象,菰米
在池水汹涌中沉入如黑云一样的水中,白露霜降,曾经粉红艳美之莲花也香消玉陨,只剩残荷一片了。
最后一联转入深沉的感叹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又想到自己困于夔州,和长安相隔千万里,山高路远,路途险阻,唯飞鸟可过。江湖满地一渔翁
是诗人痛心之自谓,江湖满地
写家国现状,一渔翁
让人想到诗人的另一句感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天地间的一只沙鸥,江湖中的一个渔翁,阔大的意境与渺小身影,形成让人心碎的对比。
江湖中一渺小之渔翁
尚在心忧家国,天地间的一沙鸥
还在孤独在飞行,不知何处为家……
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秋兴·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八)结篇——吟望无人问,白头苦低垂
《秋兴 · 其八》作为这一组诗的最后一首,诗人的“心”还是留在长安的风物风景之中。
首联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中,昆吾
是汉武帝时上林苑中的地名,御宿
即是御宿川,是一条河的名称,也叫樊川。晚唐大诗人杜牧又被称为杜樊川,就是因为杜牧在樊川建有别墅,晚年曾经居住在那里。这一带地方曾是汉武帝的离宫别院,武帝常来止宿,故称御宿
。紫阁峰
是终南山的山峰名称,渼陂
是水名,在唐时即为风景名胜之地。第一联中所言皆长安美丽的风景。
第二联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为一名句,这句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奇特的倒装语序。用名贵的禽鸟鹦鹉
和凤凰
,吃着香香的稻米,住着碧绿的梧桐,写长安风物之盛。这一切都是留在诗人心中的美好回忆。
第三联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用佳人
、仙侣
皆有人相伴,暗寓诗人此时的孤独离落,困于夔州。这三联皆是写美景佳时,一派兴盛气象。
最后一联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回到诗人自身。诗人想起当年也曾凭自己的一只彩笔上达圣听,可现在呢?只剩下一个白头衰翁时而面向北方伫立远望,时而低头呢喃自语,一腔报国之情,只能随秋风而散入虚空之中。
《秋兴·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九)读诗之后
杜甫的七律代表作《秋兴(八首)》的读后感
写完了!大诗人的八首诗让我用来凑了八天的日更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诗人的一种不敬
?想来真是惭愧。
如此词句优美、韵律铿锵、意境深远的诗歌,我没能写出优美的鉴赏文章,实是惭愧。说是凑更
,凑着凑着,也算是凑
出了感动。其实这感动是一直都有的,在心里,没有恰当的言词来表达,为了凑更
而硬写出来,多多少少算是写出了一点自己的感受。
最大的感动是诗人对国家的眷恋
。帝王虐我千百遍,我却待他如初恋
,套用这一句网上流行语放在大诗人身是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不论这个国家怎样,我就是挚爱着她,希望她好希望她强。这一腔赤诚,真不负诗圣
之称号。
杜甫的诗一直是我喜欢读的,也还会一直读下去。但愿在继续读的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或许有一天,能写出一两篇对得起
这伟大诗篇的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