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用户体验要素的五个层面
今天为大家更新《用户体验要素》第二章:认识这些要素。
第2章 认识这些要素
用户体验的整个开发流程,都是为了确保用户在你的产品上的所有体验不会发生在你“明确的、有意识的意图”之外。这就是说,要考虑到用户有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动的每一种可能性,并且去理解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用户的期望值。这听上去像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的确是。但是,我们可以把设计用户体验的工作分解成各个组成要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整个问题。
五个层面
大多数人都曾经通过网站购买过一个实物。这种经历几乎每一次是一样的——你到达网站,寻找你想买的东西(也许使用搜索引擎,也许使用分类目录),把你的信用卡号和邮寄地址告诉网站,然后网站则保证这个产品将递送到你的手中。
这个清晰、有条不紊的体验,事实上是由一系列完整的决策(大大小小的决策) 组成的:网站看起来是什么样、 它如何运转、它能让你做什么。这些决策彼此依赖,告知并影响用户体验的各个方面。如果我们去掉这些体验的外壳,就可以理解这些决策是如何做出来的了。
表现层
在表现层(surface), 你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网页,由图片和文字组成。一些图片是可以点击的,从而执行某种功能,例如把你带到购物车里去的购物车图标。一些图片就只是图片,比如一个促销产品的照片或网站自己的标志。
框架层
在表现层之下是网站的框架层(skeleton): 按钮、控件、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的效果和效率——使你在需要的时候,能记得标识并找到购物车的按钮。
结构层
与框架层相比更抽象的是结构层(structure),框架是结构的具体表达方式。框架层确定了在结账页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结构层则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框架层定义了导航条上各要素的排列方式,允许用户可以浏览不同的商品分类:结构层则确定哪些类别应该出现在那里。
范围层
结构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scope)。比如,有些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一个功能,使用户可以保存之前的邮寄地址,这样他们可以再次使用它。这个功能(或任何一个功能)是否应该成为网站的功能之一,就属于范围层要解决的问题。
战略层
网站的范围基本上是由网站战略层( strategy)所决定的。这些战略不仅仅包括了经营者想从网站得到什么,还包括了用户想从网站得到什么。就我们]的网上商店的例子而言,一些战略目标是显而易见的:用户想要买到商品,我们想要卖出它们。另一些目标(如促销信息,或者用户填写的内容在商务模型中扮演的角色)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
自下而上地建设
这五个层面——战略、范围、结构、框架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基本架构,只有在这个基础架构上,我们才能讨论用户体验的问题,以及用什么工具来解决用户的体验。
在每一个层面中,我们要处理的那些问题有的抽象,而有的则更具体。在最底层,我们完全不用考虑网站、产品或服务最终的外观——我们只关心网站如何满足我们的战略(同时也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最顶层,我们只关心产品所呈现的最具体的细节。随着层面的上升,我们要做的决策就一点一点地变得具体,并涉及越来越精细的细节
每一个层面都是根据它下面的那个层面来决定的。所以,表现层由框架层来决定,框架层则建立在结构层的基础上,结构层的设计基于范围层,范围层是根据战略层来制定的。当我们做出的决定没有和上下层面保持一致的时候,项目常常会偏离正常轨道,完成日期延迟,而在开发团队试图把各个不匹配的要素勉强拼凑在一起的同时,费用也开始飞速上涨。更槽糕的是,这样的网站上线以后,用户也会痛恨它。这种依赖性意味着在战略层上的决定将具有某种自下而上的“连锁效应”。反过来讲,也就意味着每个层面中我们可用的选择,都受到其下层面中所确定的议题的约束。
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一个“较低层面”上的决能都必须在设计“较高层面”之前做出。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在“较高层面”中的决定有时会促成对“较低层面”决策的一次重新评估(甚至是第一次评估)。在每一个层面,我们都根据竞争对手所做的事情、业界最佳的实践成果来做决定,这是最简单不过的老常识。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连锁效应应该是双方向的。
如果想在开始“较高层面”设计之前,要完全确定“较低层面”的话,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已经把你的项目日程——也许是你最终产品的成功一扔进了一个危险的境地之中。
相反地,应该计划好你的项目,让任何一个层面中的工作都不能在其下层面的工作完成之前结束。这里最重要的一条是,在我们知道基本形状之前,不能为房屋加上屋顶。
基本的双重性
当然,用户体验的要素肯定不止这五个,与任何专业领域一样,这个行业也有它自己的专用术语。对于任何一一个偶然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来讲,用户体验可能显得非常复杂。所有看上去很相似的词汇有:交互设计、信息设计、信息架构。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做的是什么?或者它们仅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行业术语吗?
为了进一步把事情复杂化,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使用同样的词汇。某个人也许用“信息设计”来描述别人口中说的“信息架构”,而“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有什么不同呢?它们是一件事情吗?
当网站刚刚兴起的时候,它完全是关于信息的。人们可以创建文档,然后把它们与其他文档链接起来。Web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在最初创建Web时,是想把它当成高能物理研究人员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他把这项技术推向全世界,用于分享和参考彼此的发现。他知道Web的潜能会比这个要大得多,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些潜在能量会如此巨大。
人们最初把网页当成一种新的出版媒介,但随着先进技术和新特性不断被加人到网页浏览器和服务器之中,网页开始拥有更多的新能力。在网页开始变得流行,并成为一个更大的互联网社区之后,它发展了更复杂和强大的一些功能,这些功能使网站不仅仅能传达信息,还能收集和控制这些信息。有了这些功能,网站变得更加互动,响应用户输入的方式也更像传统的桌面应用程序。
随着商业行为在网站上的出现,这些功能找到了一个更大的应用范围,比如电子商务、交流论坛,其中还包括了网上银行。与此同时,网页作为一种出版媒介继续蓬勃发展,不计其数的报纸和杂志网站竞相发布只用于网站的“电子杂志”。在所有网站从静态地信息收集,逐渐过渡到动态的、以数据库驱动的网站(这种网站自身也一直在发展)的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地沿着这两个方向进化。
当网站的用户体验开始形成时,它的设计者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一群人把每一个问题看成是“ 应用软件”的设计问题,然后从传统的桌面和客户端软件的角度来考虑解决方案(而这些方案的根基仍然是适应于制造各种产品的常规思路,不管是生产汽车还是跑鞋)。另一群人则从信息的发布和检索的角度来看待网站,然后从传统出版、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就造成很大的沟通障碍。当大家不能在基本的专用名词上达成一致的时候,事情很少能顺利进展。当网站既不能干脆地分类到应用程序,也不能分类到信息资源(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似乎是一种混合品,把各个领域中的特质都集为一身)的时候,这片水域就被进一步污染了。
为了解决网页这种基本的双重性质,让我们从中间把这五个层面分开。在左边,这些要素仅用于描述功能型的平台类产品。在右边,我们把这些要素用于描述信息型的媒介类产品。
在功能型产品这边,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任务——所有的操作都被纳入一个过程,去思考人们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在这里,我们把网站看成用户用于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的一个或一组工具。
相应地,在信息型产品这边,我们的关注点是信息——网站应该提供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创建一个富信息(information-rich)的用户体验,就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可以寻找、理解,且有意义的信息组合。
现在,我们可以把所有混乱的词汇集放到这个模型里了。把每一个层面分成各个组成部分,接下来,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仔细地看看所有这些片段是如何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整个用户体验的。
更多资料可扫码关注“产品经理读书营”,百人产品经理手把手带你实现进阶。进群即可领取产品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