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为体味职业幸福助力
今天下午,理工大的Q老师和他的助教L老师,来给我们做团体心理辅导。本来以为30个人都会来,没想到只是来了12个。看来我还是高估了大家对心理学的认可。有人可能是不认可心理这门学科,有人可能是没有时间,有人是在假期中,还有的人去办别的事。其实,这本是自愿,就看自己的内心如何选择。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本来是为了给大家减压,没想到生意惨淡,让我心中也略有遗憾。
老师组织的第一项目是滚雪球式的自我介绍。这个我在晴朗做过,那时候,由于围的圈子越来越大,,陌生人越来越多,很难一次性的记住名字和特征。这个游戏的目的在于尽快熟悉,并且增进了解。我的感受是,每个人都不一样,虽然我们已经是很多年的同事,但是由于不在一起工作,各忙各的,并不互相了解,通过了解,才能增进感情,彼此才会消除隔膜。但是,由于不接触,就会从自我的认知出发,对对方有固化的认知,或已经存在前有前见,蒙蔽了客观真相。所以,要想建立关系,首先是了解,而且还不能陷入一孔之见,尽量以客观的态度来了解对方。印度哲人克里希拉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与倾听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其实,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但是,我们力求去追求这种状态,力求去除偏见,保持中道。
第二个项目是拉绳游戏。两人一组。手上套着绳子挽成的圈,不能取下。然后一人的绳子勾在对方的绳子上,形成一个×,考虑如何解开。
我和Q是一对。她一直在思考,不像我是行动派,一直在绳子圈里钻来钻去,力图找到解锁技能。可是,忙了很久,还是不行。后来,老师带来了答案——哦,特别简单!就是把我这方离对方最近的一处绳子套在对方的手腕上,然后从对方的手腕上的圈掏出来,我再一拉,成功啦!啊哈哈哈!就两步!搞定了我俩苦苦思索、实验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M的分享特别可贵,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会陷在执念里,就出不来那个圈子,就是死局。其实,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豁然开朗。而她和同伴在做的时候,已经做对了,就是没有最后一步。所以,很多事情就差那一步,就没有结果了。很多人因为身在其中,并不明其理。
我的感受是,通过和Q在一起,增进了感情,因为平时不在一个校区,所以,今天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感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第三个游戏,是冥想,通过闭上眼睛、完全放松身体、似有若无的背景音乐、心理咨询师的引导语,让大家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大三角形,中间由四个三角形组成,中间的三角形是感恩部分。每个人谈的时候都是痛哭流涕,可能触动了很多点,但由于是团体辅导,不可能对一个人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也没有时间去做充足的倾听。
在听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在思考,似乎我从来没有停下脚步,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好像也没有那种高峰体验。
我自己的三角形是这样的,
团体辅导为体味职业幸福助力1.最开心的事?我画了开心的我,和一群开心的孩子。我最开心的事是,在我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孩子们眼里有光,不用组织纪律,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和我自身的教学技能,引领学生产生智力兴奋感,而且每个孩子都是。而不是只有一部分孩子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2.最难忘的事?我生孩子住在离城市很远的郊区医院。我正教的孩子们才一年级,小班长竟然组织了十几个孩子来看我,还买了一束鲜花!孩子们澄明的眼神和单纯的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也许我经历了人生太多的酸甜苦辣,心都麻木了,所以格外怀念这样的日子。也特别感谢孩子们,涤荡了我的心灵,让我每天叩问,你对世界还有热情吗?对万物还有敏锐的心吗?还会为落花而感怀,为秋的悲凉而怆然泪下吗?但愿我不会像小王子说的那样,大人都忘了他们曾经是孩子。
3.最烦恼的事?除了对处处留痕这种形式主义工作方式的烦恼,目前,最烦恼的是对孩子们评价方式的单一。分数完全作为给孩子的定性。孩子们在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厌学的孩子比比皆是,辅导作业气出心梗的不再是人们议论的笑柄,而是正在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高考作为目前最为公平的筛选人的方式,暂时没有好的方法代替。我很担心,担心这样下去,会有很多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社会也会变得充满了戾气。但我又无力改变。学了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指导,也只能等孩子发病,家长来求助,才可帮助他们。没有一种好的办法,从孩子未发病时就开始预防。正如宋老师所说,我们这种工作就是“扫盲”——“ 扫”家长对于家长教育的“盲”。很多人都会误解我的教育观是惯孩子,满足一切需求,给与最饱满的爱,可不是嘛,这简直就是溺爱!对家庭教育倡导的一些颠覆传统认知的观念嗤之以鼻,不在一个频道上,无法交流。
4.最感恩的事?我的同伴。我们日复一日忙忙碌碌,偶有怨言,很快被同伴们消解。大家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没有提防之心,坦然、平和的相处,让这个团队特别有凝聚力,这是我特别感恩的地方。所以,我想做团队文化,打造读书、学习、成长的梦之队!希望小伙伴们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心得,捧起书,沉醉其中,追寻教育本质、钻研心理学知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从职业生涯中找到乐趣,拥有心灵的自由,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辅导结束后,大家还沉浸其中不可自拔。M老师说到,觉得不过瘾,也没什么收获。不过瘾是觉得时间短,没有谈透,没有收获是觉得老师并未针对个人进行诊断和给出建议。我解释道,团体辅导有他的教学目标,就是达到减压和释放的目的。所以,老师完成了目标就可以了。而你的期待是对于你个人,聊的深一些、透一些,老师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这是个体咨询的范畴,或是工作坊、沙龙的范畴。虽然这样说,但是M仍觉不甘。许是因为太过期待了吧。
给我的启示是,如果我做团体咨询,特别对教师群体,对心理学有一定的认知,刚开始的时候就要降低期待,告知对方团体辅导的目的和意义,也可以问问对方的要求,并做好解释。
另外,停下匆匆的脚步,静下心来回顾让我们又爱又恨的职业。也许是日复一日重复的劳作,没有新鲜感,也许是太大的压力压的人喘不过来气,也许是已经厌倦了却没有去找新的突破……今天的活动,让每一个人都回头审视,跳出自我看自我,看到了喜、看到了悲、看到了难忘、看到了感恩……所以,在无痕之中,让我们对这个职业又多了一份深沉的热爱,对同事和学生多了一份感恩,用这样正面的心态,去面对新的生活。
其实,我个人认为,我目前需要突破的是:
1.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能,研究学生心理,把《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既有趣,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就如11月做的哦跳蚤市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挑选小组成员,自己做方案,然后我给与指导,学生玩的不亦乐乎。一个小男生脸红红的,都是汗,兴奋的说,比我拿着金牌站在领奖台上还激动!下学期,除了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智力和认识的提升外,还要继续开展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策划、自己去组织,然后自己去记录得与失,以利于下次再战!
2.德育工作向纵深推进。这学期,在全校开始推行德育多元评价工作。老师们都行动起来了。也有一节示范课,为全校的班主任老师做演示,告诉老师们怎么来反馈。反过来强化评价手段。但总觉得不尽人意。感觉安全等去个基础性的指标太过机械,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但是对于学校这种讲纪律的地方来说,这又是非做不可的事,所以,心里很是纠结矛盾。因此,加上了家长点赞——不提期待,全然接纳孩子,全然肯定;教师班级日志漂流——写下对班级事务的处理随笔,并要求德育处每个人都得批注。这是对学校评价的补充,希望能增加温柔的部分和人性的部分。
基础性评价,主要是为了夯实规则。这个副作用是孩子们缺乏创造意识。这是在讲心理学代币法时,王老师讲的。
为了引导学生寻美向善,我们在评价中还设计了最美身影,意在弘扬正能量,还关注了时间的累积:一周班级评、一月学校评、一学期大评,六年级毕业时还会有一个大勋章等着孩子们。这是从时间维度来积累,从空间维度,主要是关注家长学校建设,给家长们做家庭教育指导,以期改变观念,科学育儿。
但是,这远远不够,但是,我还没想出更好的办法。结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阶段”“以个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阶段”“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消阶段”“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以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阶段”“以普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阶段”。雷夫在56号教室里,反复强调的是,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后又看到了干国祥老师的《中国教室里的道德人格图谱》,好长的文章,对下一步德育评价的方向由指导性的意义,还需好好研究。南明教育因为前置了全人课程,德育完全融入其中,未再另设德育教育。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还需再写一篇文章,来思考下一步德育评价的方向。
后大家久久不愿离去,又聊起一些心理学的意义,聊到习惯的养成和自由的意义时,与Y颇多共同的认识。Y非常理性,善于思考,与之交流,收获很多。三人行,确实必有我师。L灵巧敏捷,有了很多觉知,分享了昨晚的亲身实践,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快乐,人变得轻松了,非常值得点赞,这就是学习和反思的魅力。
这便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