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价值》

2018-10-19  本文已影响9人  马来西亚华人

来自美国的音乐人 Sean Morey 曾经对生命发表过一个有趣的想象。

“关于生命,我觉得最不公平的是结束的方式。生活很艰难,占去了大把时间,到头来我们到底得到什么?死亡!这算什么?一种奖赏吗?我认为生命周期反了,我们应该先死亡,然后在养老院里,直到太年轻的时候被踢出来,戴上金表去上班。工作40年之后,正好够年轻享受退休生活!去念大学、嗑药、喝酒、泡吧、做爱、准备读中学。接着进小学,变成孩子,玩耍,不负任何责任,变成小婴儿,回到子宫里,漂浮着度过9个月的余生.......最后成为某人脑子里未成型的想象。”

太有趣了,可惜只是想象!

 从Sean Morey 的想象或许可以说明,在西方世界长大的他,完全受到“科学文化”的熏陶影响,再加上个人的创意构思,才能巧妙的创作出那么有趣的想法。

那么,“科学文化”是什么呢?

简单介绍就是因果定律思维,也就是追索所有现象的始因与后果,而结果的追求往往是“我能得到什么?”

这个观念对近代的我们,其实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西方的“科学文化”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渗透到亚洲各地。

所以,不难理解到,为何越是年轻一代的朋友目的性越强了,对结果的诉求也越来越敏锐。

然后大家再回看我们上几代人,他们为什么就可以那么伟大、刻苦;为了家庭、公司、民族、教育或国家可以付出得那么干脆、彻底,而且无怨无悔!?

我们的祖宗,无论哪个阶层,基本上都是在儒学社会长大,从小就被灌输儒家的“君子文化”,君子不论出身或学问,只论品德。那个时代,只有成为君子才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人,否则就是“小人”。君子重义,君子讲信用,君子老实,君子不会问:“我能得到什么?”,君子只会问自己:“我能付出多少?”。

这,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区别。等等,应该说,过去的分别!

如果你回去告诉老板:“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后果会怎样?

同样一句话,换成老板对你说呢?又如何?哈哈!

请问,您的“生命价值”是什么?

您主张“义”还是“利”?

且慢回答,关于利,先让我再给你转述另一段真实的名人事迹。

也是来自美国的企业家,

肯尼斯·尤金·贝林(Kenneth·E·Behring)一生有过3段追求过程。

第一段追求,是“多”。利润多,财富多。

第二段追求,是“好”。质量好,品牌好。

第三段追求,是“独”。独一无二,不可重复。

当他走到第三个阶段时,还不到60岁。基本上一生的“索求”都有了,应该感到满足和快乐的呀?结果恰是相反,接近60的他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无聊,连活着的意义都没有了。

直到2001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给一位6岁的残障女孩送上了轮椅后,从女孩眼神里透射出来的希望光辉,才把贝林的生命温度从新点燃!

后来他感叹道:“我一直以为有钱才能做慈善。“,从那一刻开始,他才理解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无论你属于“科学文化”还是“君子文化”,其实都可以为需要的人选择善良,生命的价值除了索取,更需要奉献。如果人人都以利人、利他、利天下出发,你也是“人”,你也是“他”,你也存在于“天下”,不是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