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练习:《一个人怎样才算成熟?不随意侵犯别人的边界》
写在前面:
拉片练习法:选择一篇逻辑理念不错的文章阅读,将文章拆成一段一段,一个点一个点,分析每个点怎么来的?各个点如何衔接程一篇文章?拉片练习法可用于写作模仿,提升写作能力。
文章引用:《一个人怎样才算成熟?不随意侵犯别人的边界》;作者:文七;文章来源:MBA智库
一个人怎样才算成熟?不随意侵犯别人的边界
文七 MBA智库
今天
今天分享一个词:边界意识。
每个人在人际关系中,都会遇到下面这些场景:
—— 自己滴酒不沾,还总是被人强劝酒
—— 在看喜欢的明星照片,朋友过来说丑死了
—— 亲戚朋友总是问你:这么还不结婚?
—— 同事自己的活儿总是麻烦你来做
—— 被女友要求删除微信里的异性好友
—— 被恋人偷看手机,被父母偷看日记
这些场景,都会让人不爽。
前:通过有生活感的案例引发读者共鸣,吸引读者。
原因都指向一个:对方没有边界意识,侵犯了你的边界。
因:这篇文章的前提假设:人际关系的问题,因为对方没有边界意识。
行文作用:从案例引出论点。
作为信息使用者,我们可以停下思考一下,上面的场景原因只有一个吗?
心理边界问题在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人际关系中很多问题甚至冲突,都跟边界意识有关。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心理边界这个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自己的边界意识,同时不随意侵犯别人的边界。
说明为什么这篇文章很重要:因为这个问题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得不面对。给读者一个读下去的理由,和读者建立链接。
后:读了这篇读者会收获什么,收获1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收获2建立自己的边界意识,收获3学会不侵犯别人的边界。一篇文章要解决读者的问题、痛点,读者才有读下去的兴趣。
开篇串联:关键词——案例——引出问题——建立链接
01
什么是边界意识?
前几天我看见一条微博——
然后下面有个热评也挺吓人……
以上,都是没有处理好边界意识引发的问题。
行文作用:微博段子用以引出概念,PS概念前加案例或者故事仿佛是标配
什么是边界意识?
我是我,你是你,我们是不同的独立个体。再有交集,也有独立的部分。我们必须尊重彼此独立部分的存在,不随意侵入,这就是边界意识。
I:给边界意识下定义,说明什么是边界意识。
因:前提假设,个体中独立的部分要得到尊重,不受侵犯,这就是边界意识。
作为信息使用者,我们要反问一句:“边界意识”这个概念是从哪里引入的,有来源吗?是否断章取义呢?
即使「亲密关系」,也要有边界意识,千万不要有以下想法:
“你是我的女朋友,你不能跟那男的一起玩!”
“你是我的男友,你删了那女同事,我心里不舒服!”
“我们是夫妻关系,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你的手机为啥我不能看?”
在恋爱和婚姻中,人们总是把“你是我的”这个词放在嘴边,仿佛有了亲密关系,对方就属于自己了。
这是大错特错的。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每个人都需要隐私空间,每个人都需要心理边界。
恋爱不是亲密无间,而是要在亲密的同时保持距离感。这个距离就是边界意识。没有距离,没有边界意识的亲密关系,会混乱不堪。——《刺猬效应》
界:与亲密关系进行边界区分,强调了边界意识在任何条件下都需要,即使是夫妻关系。
02
几乎所有人际关系问题
都跟心理边界被侵犯有关
01 职场关系
几年前我在一家公司,有两个销售的同事有一天大吵了一架。
销售A毫无边界意识,很多明明是自己要做的事,经常交给销售B去做,完全不回顾及B的感受。
而销售B刚好没有自我边界的防御意识,不会拒绝人,不会提要求,脏活烂货碎活都忍着心里的不爽在做。
两个没有边界意识的人,一开始表面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最终这种问题越积越多,有一天销售B就突然爆发了,跟销售A大吵了一架。
02 朋友关系
我的同学小秋,前年跟朋友小新去欧洲旅游了一趟,小新在欧洲大肆购物,自己信用卡刷爆了,就直接拿小秋的信用卡用,然后把小秋的信用卡也刷爆了。
小秋回国后就各种跟我吐槽,心里特别不爽,因为小新根本没有在乎这个过程中她的感受,回国后也没有表示还钱,小秋现在也不好意思催,但心里很气愤。
很明显,这段朋友关系开始出现危机了。
03 亲密关系
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张丹峰疑似出轨女经纪人事件,源头就是张丹峰没有边界意识——他把握不好与异性日常相处的分寸,多次被拍到与女经纪人半夜共处一室,导致同事关系暧昧,自己的妻子受委屈。
一个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对爱情的忠诚度,对恋人是否尊重,要看TA对待异性有没有边界意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04 亲子关系
去年有个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红了一个人,曾在《奋斗》里出演华子的朱雨辰……的亲妈。
“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
“我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我顶两个菲佣”
“他的每段感情我都是知道的……我都是会干扰的”
隔着屏幕,观众都能感受到朱妈爱的窒息感。
72岁的她,为了不让儿子做饭,背着80只大闸蟹,拎着一口锅,搬到了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怕儿子上火,每天凌晨4点起来熬梨汤,一熬熬十年。她不仅密不透风的介入儿子的生活,还干涉他的工作和感情,劝儿子不要接挨打的戏,指导他的每一段恋爱。
40岁的朱雨辰,仍然是单身,被网友定义为“注孤生”。
很明显,朱雨辰的妈妈,在亲子关系中完全没有边界意识。
行文作用:列举了常见关系对象,每个关系对象都给出了一个案例,来进一步验证标题“几乎所有人际关系问题都跟心理边界被侵犯有关”这个观点。
作为信息使用者,我们还可以思考以下问题:有没有不一样的观点或是相反的例子?各种关系的问题难道都是因为没有边界意识?没有别的原因?会不会以偏概全了呢?
03
为什么很多人「成年了但不成熟」?
为什么很多人缺乏边界意识?
很多都源于孩童时期亲子关系中边界意识的缺失。
边界意识缺乏形成原因1:亲子关系中边界意识的缺失。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来看看一个人的边界意识是如何开始建立的:
心理学上,一个婴儿从出生开始,唯一的人际关系就是与母亲的「共生关系」。
婴儿在母体内与母亲共生,出生后的六个月内也与母亲关系亲密,母亲满足婴儿的所有需要。这个时期的婴儿,没有任何个人意识,不分边界,以为自己与母亲是一体的。
而从六个月后,婴儿会从这种共生关系分离出来,进入心理学上的“分离与个性化阶段”,成为一个有自我的个体。到了三岁,一个孩童就会初步具备了个性化的自我,具有自己的独立个性。这个阶段,最明显的标志是:TA开始说“不”。
家长常说孩子三岁是个叛逆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谓叛逆,其实就是想做自己。
在适当引导下,孩子就会从「共生关系」走向「独立个体」,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有边界意识的孩子。
从此开始,这个孩子就开始建立边界意识了。
逻辑:论述边界意识建立过程
反之,如果始终脱离不了共生关系,就无法成长为独立个体。
如果不:如果建立过程存在问题,就无法成长为独立个体。
关于结婚,有这样一个观点:
不要找那种出生、长大、上学、工作都在同一个地方,甚至成年后还和父母一起生活的人。
《六人行》里讲过Monica一段夭折的约会:30岁的她在街头偶遇自己中学时代暗恋的对象——万人迷。万人迷邀请她一起共进晚餐,她特别激动的去赴约了。结果晚餐都没吃完,她就仓皇而逃。
因为她发现,三十多岁的万人迷,很满足的跟父母住在一起,还得遵守晚上12点之前必须回家的宵禁!
有种观点就说:长大后还一直住在父母家里的成年人很可怕。
现象:很多成年人和父母还“依依不舍”
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成年人,还没有脱离原生家庭的共生关系,这样的人大多都缺乏边界意识。
结论:这些人没有脱离原生家庭的人,大多数缺乏边界意识。
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一定会更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起居、工作乃至感情,孩子也更依赖父母的照顾,更顺从父母的意志,更缺乏独自面对社会的能力。
太多成年人,虽然年龄上早就成为了大人,却还是处于一种心智不成熟的状态,这很有可能是还没有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还与父母停留在“共生状态”。
无法从原生集体中抽离出来,人就无法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缺乏清晰明确的边界意识,没有足够的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能力。
世界上对所有的爱都是想拥有,唯独对孩子的爱是要放手,你放手了,才能让孩子建立边界意识,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怎么做?:针对这种原生家庭型的边界意识缺少者,对父母的建议:放手
除了原生家庭的共生关系导致孩子缺乏心理边界意识,还有一个原因:缺少培养自我意识的教育。
边界意识缺乏形成原因2:缺少自我意识的教育。
作为信息使用者,我们还可以思考以下问题:作者针对为什么缺乏边界意识提出两个假设原因,第一是原生家庭的影响,第二是缺少自我意识的教育。两个疑问:假设是否合理?是否有其他假设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温良恭俭让,要孝顺,要知礼,要服从,要谦让,要顾全大局。这些都在教我们做让步,但从来没有教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爱护自己。
《弟子规》全篇1000多字,几乎每一段都有“勿”:你不要这样,你不要那样。培养的是什么?全是服从。
父母:你是大哥哥,你的水枪应该送给弟弟。
同学:你家那么有钱,应该多借我一点……
叔叔:长辈教育你一下怎么了?
领导:骂你是重视你提携你的意思,你别自以为是。
恋人:你不删除她的微信,就是不爱我,我们分手!
……
在服从教育下长大的我们,哪还有边界意识?都是一团浆糊。
04
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
要从建立边界意识开始
总结:
一个人并不是成年了就成熟了,而是建立了边界意识后才算成熟。
结论:一个人是否成熟不取决于年龄,是否有边界意识才算
没有边界意识的人,会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侵犯到别人的边界而不自知,别人讨厌你了你都不知道,同样没有边界意识的人,别人侵犯自己边界的时候也常常只知道一味的忍忍忍,不知道如何化解。
不管是职场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还是更亲密的恋爱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要有边界意识,而且你越是感觉亲密的关系,就要越防止自己轻易越界。
只有建立了边界意识,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才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更好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结论:无论什么关系中,都要有边界意识
建议:建立边界意识
丁丁小结:(八大问刻意训练)
1.前: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怎样才算成熟”这个问题吸引了我。作者通过生活中几个负面案例引出边界意识这个概念。
2.因:作者提供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他是怎么验证的?排除这些假设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假设:人际关系的问题大多由于没有边界意识引起,没有进行验证。我想到的人际关系的问题可能的原因还有:沟通能力不足或者没有换位思考,或者不懂控制情绪等等。
3.后: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如果按这个信息去做效果怎么样?对我的好处是什么?
提出了建议1针对这种原生家庭型的边境意识缺少者,对父母的建议:放手,建议2:建立边界意识。这么做能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大部分问题。
4.果:我不这么做,结果怎样?我要是不改变,后果有多严重?
没有边界意识可能会侵犯他人,或者别其他没有边界意识的人侵犯。
5.适:有没有不一样的观点或是相反的例子?
相反观点:夫妻之间要绝对信任
相反例子:一同事,总是说我妈说怎么怎么样,但她的边界意识很强,人际交往能力很强。
6.用:想要做到的话,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什么情况下不管用?
前提条件:在需要保持边界意识的领域可以应用,但不能任何情况下都强调边界意识,比如家里人关心你的感情状况、工作情况,家人间相互关心爱护是必要的,如果说这个时候强调边界意识,觉得家人“多管闲事”就不对了。
7.边:从前有没有看过类似的信息,是否是老调重弹?其他领域、其他行业、其他文章,如何看待类似问题?
类似信息:父母要学会放手,要给另一半留足自己的空间,距离产生美,都会提出类似的观点。
8.界:相反或相似的信息,与我当前看到的信息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适应环境有什么不同?
亲子关系中边界意识PK父母要学会放手:都是指如何处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边界意识更强调父母与子女是独立的个体,要有各自独立的部分,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要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父母要学会放手更强调孩子长大后给孩子空间,不要管太多,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丁丁意见:
1.涵盖的关系类型太多,如果锁定某一特定关系进行详细论述,比如恋人关系,案例会更有针对性,也更好理解。
2.没有给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并不能解决我看文章时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大量篇幅在说边界意识很重要,为什么很多人没有边界意识,但具体要怎么该改变,随笔带过,落地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