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6:不要说你对鸡足山一见钟情,我绝不相信!
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
晚上好!这里是“大理海西说”,今晚十点,海西为你讲述大理的风花雪月。
你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大理海西说”,和朋友们分享一次又一次的遇见,即使我们隔得很远,我也希望,听见你的消息。
昨天浏览《大理五千年大事纪》的时候,发现一篇“迦叶开辟鸡足山道场的神话传说”,就想起上高中的时候,曾经和同学站在鸡足山迦叶殿前面,争论“迦”该读“[jiā] ”还是[qiè],“叶”该读[yè] 还是[shè]。
恍若昨天。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不要说你对鸡足山一见钟情,我绝不相信!
在我搜索“迦叶”读音的时候,意外发现网页上关于鸡足山的神话传说很多,却没有像搜索其它景点一样,出现好多旅游攻略,只有零星的几个帖子,诸如“去鸡足山来一次说出家就出家的旅行!”之类的。
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鸡足山是传说中伽叶尊者的道场,虽然地处边陲,但它和其它四座佛教名山齐名。人们大多数时候是冲着佛文化去,与一般意义上“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不一样,所以就没有太多游玩攻略出现。
还有一个因素是,现在山上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游道、马道、索道一应俱全,甚至可以早上从大理出发,先到鸡足山,上山下山吃过饭后再上路,晚上九点多就可以到丽江了。上山下山就像吃快餐,半天时间就足够了,似乎也没有多少内容可以写。
如果真是这样,我不得不说有点可惜。
半天时间对于鸡足山来说,无论是看风景还是体会诗文或者禅修,都太过仓促。
一见钟情总有明显的视觉原因,因赏心悦目,才会心生欢喜。
所以,对于鸡足山,如果有人说对它一见钟情,我是不相信的。因为这意味着他只是见到鸡足山山峰竞秀,花木争艳就这样说,那等他去过更高、更险、更秀的山之后,或许他就会马上忘记鸡足山。
其实,鸡足山最不能被代替的是“以景为本,以佛奠业,以文扬名”的特质,不然,徐霞客怎么会说它“高悬天地,令人神往”呢?
要真的亲近鸡足山,岂能一见钟情?
鸡足山坐落在大理州宾川县城西北,离大理古城86公里,离昆明410公里。山势背西北、面东南。因为山形前舒三支,后伸一支,像鸡足而得名。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8米,峰上高达42米的楞严塔巍峨醒目,曾经是中印驼峰航线的地面标志。
佛教传入鸡足山已经1700多年,隋、唐、元、明是鼎盛时期,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担当、大错,清末民初的虚云等等,都是声名远扬的大德高僧。
高僧诗人,那些诗文,不敢随便讲。如果你喜欢,可以读好多年。
今天只讲讲多年前半夜登山的故事,我已经觉得非常奢侈!
二十多年前,为了到金顶寺看日出,五十多位同学,头一天先步行到祝圣寺,在寺外无名的小店住下,凌晨三点起身,背着水和干粮,用手电照路,沿山道而上,月亮渐渐升起,越来越亮,透过树荫照亮山道。
天光暗蓝,树影浓稠。树枝上的绒绿青苔顶着露水,山风从树梢掠过。
偶尔有朝山者闪过,低诵佛号,或者燃香而行,一路芬芳飘落林间。
为了赶上日出,我们只敢偶尔休息几分钟,再累也要咬牙赶上队伍,哪怕手脚并用。我小腿上至今还有当时撞在石头上留下的伤痕,也算是一个不放弃的印记。
从玉皇阁到金顶的游道被称作“鸡脖子”,尤其是伽叶殿前面那近百级石阶非常陡峭,接近90度,越接近金顶,路越窄,是对身体和毅力的极大考验。
连那些给金顶寺送物资的骡子,走路都是斜着的,因为那样省力,而且安全。或许是因为太累了,我的同伴看见赶骡子的人挥鞭催促骡子,忍不住大喊一声“不准打马”,让大伙儿都笑岔了气。
后面赶上来几位僧人,扶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我们侧身让路,他们却不超越,慢慢跟在队列末,并颂起了佛号。
终于到了金顶,大家静静地等待朝阳从云海里跳脱出来,天地间大放光明,一片云顺风飘来,太阳暂时隐在云后,云层里几道光柱正好投照在山下刚刚路过的庙宇上,乾坤朗朗,清气浩然。
这一程,虽漫长辛劳,但那山间的皎皎明月,朗朗丽日,陪伴了我们夜与昼的每一寸行程。
回到祝圣寺,虽然腰酸腿疼,一瘸一拐,但吃一顿素斋,跟着虔诚的僧人在大殿里礼佛,仍然相视而笑。
下山前,接一瓶山泉带回家,煮茶。
一位徒步探险爱好者说“当你的脚踏上鸡足山,你就在阅读经书了。”
每个登山者,都在修行。
我不懂禅修,不敢说如何能够领悟生命的真实意义,求得人生的解脱与圆满。
我回忆这难以复制的经历,只是叙叙旧,只是说说大自然丰盛端庄的美。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我是海西,我在大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大理旅行、民俗、历史和情感的故事,请关注“大理海西说”,晚安,好梦!
参考文献:
《文化大理宾川》云南人民出版社P11
杨镜《大理上下五千年》(下卷)云南民族出版社P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