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厨之蒸馒头
三十年前在胜利油田打工时,曾到食堂帮厨,跟着炊事员老刘学会了蒸馒头,包大菜包子,学会了擀面皮包饺子,还学会了切土豆丝,炒大锅菜,可谓是受益匪浅。
当时蒸馒头都是留下一块老面,放在大缸盆里,再合面时先用温水泡开,搅拌均匀了加入面粉合面。合成面团后,用笼布盖上,静待面团发酵。一般都是上午合面,下午两点左右,面团便发酵膨胀起来,再往里加入适量的面粉,真是和笑话说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再用双手蘸水握成拳头揣面”合好面后,抄起来搬到两米长一米宽的大面板上,用刀切开,俩人分头继续揉面。
“刘师傅,揉到什么程度算合适呢?”我问道。老刘把他揉好的面团切开,说是揉到没有气泡孔洞,偶尔有几个针眼大的就算揉好了。面不怕揉,用力揉就行,揉好了蒸出来的馒头筋道好吃。
揉好面后,老刘开始拽面剂子,一满把为一个馒头,熟能生巧,上秤称重,五个一斤四两多,一斤饭票打五个馒头(公司领导每月不定时的来食堂检查,一斤馒头不够一斤四两的要罚生活管理员奖金的)。拽好面剂子后,开始揉馒头,看到刘师傅能左右开弓,同时揉俩面团,得心应手。我手拿着一个剂子,不知道怎么下手,只好俩手摁着面团慢慢地揉,老刘提醒我说,刚开始手团不住面块,你在面板边上有几个小坑的地方揉吧,那是跳槽的炊事员小邢为了揉面团不乱跑,用菜刀剜上的,摩擦力大面块就不跑了。
果然不错,把面团按在小窝窝处,我也能单手揉面了,几天下来,逐渐学会了双手左右开弓,同时能揉俩馒头,熟能生巧,离开小坑处手也能摁住面团,不乱跑了。俩人隔一天蒸一次馒头,供应着全队三十多人吃饭。
那时候的面粉,不加任何添加剂,时间仓促蒸出来的馒头有点发黄,不好看。据老刘说,在孤东会战时,有一次做好了馒头,摞好了笼屉,开始点火蒸馒头时,停气了(当时是用的油井分离天然气,临时拉的管子,有时因为故障而停气),只好等等吧。过了一个多小时,来气后马上先点火,后开气,没想到蒸出来的馒头既白又大,真是色香味俱佳,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从此以后,做好馒头后,先醒上一个多小时面,再点火蒸馒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想想也是,小时候在老家过年蒸饽饽时,不都是做好后,放在热乎乎的炕头上,醒好了面再上锅蒸,小小的一个面团,蒸出来一个大饽饽,散发着麦香味,什么也不用就,一口气能吃俩饽饽。吃着饽饽,扒几个花生米就着,能恣得你摇头晃脑,吃地津津有味,边吃嘴里边发出“咹嗯咹嗯”的满足声音,幻想着“这要是能常年吃上大饽饽该有多好呀!”自从实行生产责任制分田到户后,家里打的麦子多了,才每顿饭都有白面饽饽吃了。
从油田回家后,分家过日子,老婆哄着孩子。有时候有时蒸馒头合上面开了,正好儿子醒了,我便小试牛刀,在面盆里揉面,随手把粘在盆内的小面团都搓下来,揉进面团里去。然后搬出面块来,往面板上一掷,没想到用力过猛,把面板都砸裂开了缝。只好又用钉子钉了起来(家里的小面板经不起面块砸,算是给想显摆显摆的我提了个醒)。试着想左右开弓揉面团,可就是不如食堂里的大面板好用,真可谓是“英雄无用武之(面板)地”,只好耐着性子,慢慢地单手揉面。做出来的馒头筋道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