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遗珠

2024-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风_行水上

日昍晶X安天下,月朋X朤定乾坤。

这幅楹联映入眼帘的时候,最少有四个字不认识,查阅时仅有昍和朤(暄和朗)可查,另外的四个日字复用,三个月字(用X处)复用均是撰文者自造。

第一时间想把这幅楹联发给印台区分管旅游的朋友,前些阵子他才给我讲过印台区的八个一旅游资源,在手机里展示讨来的长安王西京书写横题,说要做个复本送我留念。横题的内容是陕西第一古镇。如此交流的原因是陈炉古镇一直在搞旅游,却不温不火,作为一名陈炉人,个人觉得少了些文化魔力,随手梳理出七八条粗略建议通过微信发给对方,以期有所借鉴。

还是回到这幅楹联,普遍释义是一日读“旦”,意为白天短暂;二日读“昌”,意为盛明;三日为“炎”,意为热;四日读“皓”(或“照”),意为天下光明;九日为“旭”,意为一个新的开始。同样,一月为“且”,长久之意;二月为“朋”,意为多;三月为“全”(音为“窜”),意为圆满一周期;四月为“亮”,是黑暗和光明的统称;十月为“岁”,意为很多年、长久。因此,这副对联的实际意思是:“九日安天下,十月定乾坤”。能把这般怪联用在一个陈炉烧造陶瓷罐上的陶工,书当是读了不少的,毕竟它是北京八大刹上的楹联。

陶瓷本身就是文化,陈炉遍地都是陶瓷,遍地也是文化。

看耀州瓷,陈炉,绕不过去的有两位皇帝。

公元954年,五代最后一个政权后周的创立者周太祖郭威驾崩,他没有儿子,他的义子柴荣继承了皇位,是为周世宗。传说他是天财星君转世,世人称为财王爷,是五路财神中的一位,与毕干、赵公明、王亥、关公齐名。柴荣对陶瓷情有独钟,特别是对柴窑青瓷有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柴皇帝文绉绉的批示不像他的雄心壮志要用十年拓土,十年抚百姓,十年统天下那般豪气。而到了宋代,柴荣看重的天青色在耀州窑也做到了极高境界,仅屈于越窑,之后更超越了越窑,独树一帜的耀州窑刻花青瓷开始名垂青史留名。

另一位皇帝史称宋神宗,他下道圣旨,封耀州窑山神为德应侯。当年耀州地方官阎公,和王勃写《腾王阁序》遇到的那个阎公同姓,为了纪念这一盛事,请民间隐士张隆草拟碑文,勒石为记。在现在的铜川市第四中学院内,可以看到仿原碑大小的《德应侯碑》,立在当年发现该碑的山神庙亭前。我熟记其中的精比琢玉,巧若范金,中焰烈发,青烟外飞等语句。

母亲曾说,人生在什么地方就爱什么地方。我告诉她,我要带朋友去陈炉看看,她随口就是一句,全是些烂瓷瓦片片有什么好看的。她这种矛盾的心理我极为理解。在她年轻的时代,瓷器碎片是生活生产中无尽的麻烦。不管是冬天翻地还是春天种地,地里总有捡不完的碎瓷片,连村里的大小路上都是,遇到雨大时水流一过犬牙差乎,抬脚难行,不知磨烂了多少双她手纳的布鞋。但她不晓得如今的陈炉已经是时过境迁。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爱上酒和茶的。酒能让人热爱生活,茶能叫你品味儒道。陈炉烧制酒具和茶盏的窑口是黑窑,属于碗窑和瓮窑并列的三个窑口之一。碗和瓮是生活的必须,酒和茶是人生的闲情。这类闲情现在呈现出上升势头,完全有替代必须的可能。陈炉的居民大多已不用当地的碗用餐,大瓮也停烧多年,原存的黑釉大瓮二瓮线瓮被征集来垒墙种花。母亲也会提议把门前三五个大瓮砸成两瓣去阻挡水路,我笑她这是财东家才会有的做派,那些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人烧造了。

沿袭好客习惯,有朋到铜川来,离开时总要赠送购买传统的耀州窑四件套或六件套或是单件,时间宽裕的话,漫步当地老户,淘些炭窑烧制的日常小件个人收藏。青釉倒灌壶是四六件的必选。倒灌壶更多人叫它倒流壶,后者显然文雅些,却失却精准,灌在先而流在后,灌是标新而流是常规。五代倒灌壶的设计师匠心独运,在外饰上布局了一珠二物四花,即壶盖与壶身连接处的一圈联珠,提梁处的飞凤和壶嘴处的母子狮,盖顶处的雕刻柿瓣壶腹部缠枝牡丹下腹部仰首莲瓣注水口五瓣梅花,寓意吉祥又不失高雅,贴近生活又趣味横生。

倒灌壶是酒器。中国人对酒特别讲究,即便是在制酒的过程。北宋朱肱在《北山酒经》中描述:《月令》乃命大酋(音缩,酒官之长也),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饎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六者尽善,更得醯浆,则酒人之事过半矣!同时,对酒的用途也做了交代: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夫。。。。。。作为盛酒器,倒灌壶得到如此精心设计,匠心烧造,也符合国人性情。凤鸣壶,良心壶,公道杯等作为耀州瓷里的精品佳作,都属酒器。

耀州窑和陈炉出产的茶具并不出名。在斗茶盛行的宋朝,建窑盏最为茶客宠爱。在过去时光记忆中,邻里乡亲大多用青釉黄釉的茶壶茶杯,再次些用到白釉粗瓷茶碗,这些年见到茶末釉和月白釉的成套装茶具,精致悦目。

原谅我第三次在文中提到我的母亲,一位不识字的家庭妇女,今年虚龄88岁。她的娘家在居民建筑层层阶阶的马科村,也叫马窠,成年后嫁到立地坡,我的家乡。立地坡和马科在耀州窑由黄堡镇发展迁移到陈炉镇的过程中是重要节点,当然还有上店。我查阅了下历史年表,公元618年唐初左右,黄堡窑开烧,公元1127年北宋晚期间,立地坡窑场开烧,1662年康熙之后达到顶峰,陈炉镇开烧的时间略后于立地坡,但不会太久。立地坡窑场的烧造时长在900年左右,黄堡镇的烧造时长在800年左右,陈炉镇的烧造时长到现在约800年左右。马科村烧造时间不祥,据母亲叙述,她小时候常伴外婆外爷们烧造,主要以碗盆盏勺为主,外婆画碗的手艺非常不赖,几家分头造坯上釉,合伙一窑烧造,分区分窑后售卖,赖以养家,瓷窑遗迹现在仍在,据此实例,马科应该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仍在烧瓷。

陈炉烧造的瓷器是耀州窑的重要组成,也是炉火不息千年的现场,其器形从构图用釉装饰都独具特色,仅是器物口的分类就有侈口、弇口、直口、曲口、环口、撇口、盘口、花口、喇叭口、卷唇口、唇口、敛口等十二种以上,我非专业人员,不能一一详叙。

陈炉镇有个吴姓网红导游,这个是从别人口中才知道。我一直期望有个土生土长的或者对陶瓷怀有极端热情的人去讲陈炉,摒弃经过专业培训却脱不了原稿,更接不住游客问题的瘕玭,甚至可以拓展到文化高度去讲解一些。由此我对吴导产生了些兴趣。

吴导说他是个修鞋匠,工作地址在陈炉陶瓷总厂门口的马路边,那里现在竖着一块石头,上书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背景是两株交又生长的洋槐树。我似乎有些朦胧印象,在我上学或者之后去陈炉中学的时刻有这么个修鞋摊存在过,不是陈炉镇居民的我没有鞋子可以去修补,凑巧的是吴导也不是陈炉人,他的老家在富平,一个与陈炉镇隔座山的农业县。他善于用自身的朴素眼光发现陈炉现实物存里的特别之处,然后嫁接域外知名景观加以讲述,譬如一线天,欧式城堡,布达拉宫。他也会把实物实景同热词流行语衔接,例如命运共同体。他算一个不错的导游,普通话比我标准。与他同行的闲暇,我告诉他,你可能要做好竞争的准备,我退休也会选择到陈炉来做导游,虽然我现在没有导游证。

陪朋友到陈炉游玩的机会不多,每次我都是兼职解说员。地不爱宝,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历经千年留下这颗珍珠,蕴味深厚,韵味也无穷,贾平凹先生写过散文记述它,也以陈炉为背景创作出小说《古炉》,陈炉当地也有一批文人雅士如孟树锋,雒沈,王耘风,高建龙,赵勃,杨新寿等不吝笔墨歌颂它赞扬它续写它的华章,激励我辈及来者关注它支持它共创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