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放烧火——满满的儿时记忆
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比较多见的习俗是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放爆竹、猜灯谜等等。我们南通地区有比较独特、有趣的风俗“放烧火”。
“放烧火”是南通地区正月半特有的风俗活动,一说是起源于明代驱倭,一说是驱鬼神,或驱虫害,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的祈福活动。
正月半傍晚,一把野火将河边茅草点燃,制造出另一种“金黄”,火光冲天、河水倒映着火光,“灯火阑珊”,相映成辉,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放烧火正在消失在乡村印记中。
放烧火也是有级别之分的。小小朋友们傍晚把田头的稻根杂草堆积燃煨,称之“煨百虫”,另将路边、坟地、沟岸、荒地乱草烧掉,谓之“剿虫窝”。小小朋友们围着火堆嬉戏不亦乐乎,这是初级活。
中级玩法.是大朋友们玩的。用一些铁丝棉絮扎成一个棉花团,倒上一些煤油,点燃后沿着麦田狂跑,或者甩向高空看着火球慢慢掉下来,几个同伴会比谁扔得高。
高级玩法还是比较有仪式感的。大人们用芦苇或茅草,扎成碗口粗的一条十几米长的‘龙’, 点燃后五六个人举着沿田边挥舞,高呼:
“正月半,二月半,家家人家放烧火,噢——”;
“我家的菜盘篮大,人家的菜铜钱大,噢——”;
“人家的棉花收到一藩篮,我家的棉花收了一堆栈,噢——”。
“我家的菜上了街,你家的菜才在栽,噢——” 语言诙谐风趣,比喻生动形象,虽说稍有褒己贬人之嫌,但家家户户都作如是说,因此非但不会引起邻里争执,相反,比火把亮大、比嗓音高低、比口齿伶俐、比奔跑迅速,场面热烈而又壮观。夜空里,大地上火光点点,如火龙游动、似流萤飞舞,加上粗犷的呐喊,此情此景煞是动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日渐式微,但每年正月十五的“放烧火”,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在元宵节的“放烧火”早就没有了实用功能,我们在麦田里燃起一堆小小的柴火,或将火把抛上高空的时候,心中存留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追忆,对童年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