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甘与余韵

2018-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闻秀红

停下脚步。才发现,有多久没在自己的茶空间里,映射心中的净土了。

感恩上天眷顾,逼着自己停下静思,聆听生命的思考。

回甘与余韵

轻啜一口茶,在呼吸间的静默中,进入茶、人、心的对话交流。

茶,你若懂它,你就是它倾诉的对象。

茶也有喜怒哀乐。

茶的喜,庆幸生长在自然无污染的环境。

茶的怒,在于人的贪婪——予取予求,要求完美,保质保量。

茶的哀,在于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它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瞬间,特别庆幸自己身为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茶的乐,在于伯乐的出现。终于有一波又一波的声音,声援一个无毒的乐园(尽管声音还比较微弱)。

先爱茶,后懂茶;因懂茶,而惜茶。

茶如此,人亦如此。

用一颗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心态工作、过日子,这个世界有可能因心境而美好。

回甘与余韵

人与自然,一直朝着背离的方向发展。但并非没有回头的机会。

如果通过一杯干净茶的认识,重拾我们对自然美好的尊重与实践,那真是太幸运了。

当我们无私地对待大地——如同对待自己的母亲一般;大地才会以无私的、最自然丰富的养分,孕育我们生命所需的食物。

市场亦是如此。当你用无伪的善心(利他)对待每一位客户,最终你会得到相应的善意回馈。

回甘与余韵

在追求茶叶精神层次的同时,茶器的精神层次也应如实感知。

家人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花一个不菲的价格,去购买一件看似粗糙的茶具?

任何一件茶器的釉色与线条,忠实映射着陶艺者的内心世界。

随着时间与生活历练的沉淀,握在我们手中的,不再是一件上色的泥土。而是陶者经过人生高低起伏之后的生命焠炼。

茶具是有灵气的,那一片片绽放的鳞片是它的语言。只是,匆忙的人们没时间去读懂它。

回甘与余韵

完美不是上帝的语言,残缺美才能博得会心的一笑。

因此,再恩爱的夫妻,不要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即使你是正确的);再忠诚的员工,不要要求不折不扣的执行(水至清则无鱼);再优秀的父母,不要期盼子女跟你一样瞩目(生命成为复制是一种退步)。

常常思忖:如果所有人都按照一样的标准完美无缺,一样的思维,一样的意境,一样的行为方式,那么这个世界还有意趣吗?

步调一致是专制的结果,会遏制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君爱炼药药欲成,我爱炼骨骨已清”。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也是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在以口品茶的过程中,了悟生命的异同。茶带着我走入到一种寂静的禅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