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谈钱
2017年4月28日动笔完稿。
“钱”这个字,俗得不能再俗了。每个人都离不开钱,正如那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不是拜金主义者,也不会唱高调,只是很实在地谈这个问题。老作家徐訏写过一篇《谈金钱》,不过并不在近些年,因为徐訏在1980年就去世了,有一位叫冯芳的博士研究生考订,这篇文章大概写于1940年前后,距今已经七十多年了。但现在我们仍然能够见到这篇文章,网上能找到,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里也有。这篇文章说得很直白,也很精彩,值得一读。
坦白说,恐怕谁也不会说自己不缺钱。我也缺,但我现在能够自食其力,够花。我大学期间就有好好挣钱的想法,所以一毕业就在外漂泊多年,收入虽然不甚丰厚,但大事小情都够花。现在,我似乎对金钱没有多么渴望了,所以归于平淡,安于平凡。安稳的生活,幸福的家庭,温饱的收入。但说到底,我还是缺钱,但钱和我现在每天所拥有的相比,不是那么重要了,而且我已经不再年轻,有了孩子,心里有了牵挂,脚下有了羁绊,自然就走不远了。或者说,我对自己、对家人都没有那么狠心了。
小时候,我很节约,一方面是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望眼欲穿也看不见什么好东西,另一方面自己年少无知,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实在太有限。
我改变是在大学以后,从那时到现在,我的想法是,我不在意的事情花不花都无所谓,比如衣服;我非常在意的事情、决定要买的东西,必要时可以不惜代价,比如我为了一个空气净化器都可以花费五千大洋;我比较在意的事情,也会尽量控制,比如我爱读书,但我买的书都是在购物车里、收藏夹里沉睡很久,才在世界阅读日或者“双十一”这样的日子里,有选择地买一部分。但即便如此,我的书仍然很多,我不得不买一个书架,但为了这一个书架,我考察了半年,从材质到形式,从容量到价格,最后终于选定了一款,至少到现在,这个谨慎的选择经过了时间的检验。
从我工作到现在,我的工资都能满足我的需要,并略有盈余,但也有花得临时见底的时候,在这种拮据的时候,我也按我的原则办事,可能不过分讲究,但一定不将就。
我从没向别人借过钱,因为不需要,或许等我再买房子的时候,我会向亲朋好友借一些吧。
我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借给别人钱,即使把这个尺度放大到一万元,也只有一次例外。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我十分吝啬,而是没人向我借。前几年,我的一位至亲,因为刚需购房,我们给了必要的支持,那时我才结婚不久,新房刚刚装修完毕,我们夫妻在众多亲友中,对他的支持是力度最大的。
我是一个法制观念很强的人,这可能与我的读书经历和思想观念有关吧。其实,先小人后君子没有错,美国人都知道“总统是靠不住的”,所以要制定法律来约束权力、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和我们现在的依法治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其实都是一回事。
出于信任和感情,我没有要求还款期限,但是在此后的几年中,没有人再提起此事,这让我有些不满。说心里话,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也是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我们的支持的确是无条件的,但不是无底线的。
有人问过我,你现在缺钱吗?
不缺钱就不能让人还钱吗?
有人说,他又没说不还?
催他就一定要等到他说不还吗?
这位兄台自己则说,你们要买房子吗?
不买房,就不能过问借款的事了吗?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常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九条规定:“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我目前只是催告,而且已经不止一次了,但并无其他。我已经在最大限度内表达我的诚意了,我的做法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也是仁至义尽的。
亲兄弟,明算账,这道理恐怕没有人不懂吧?
我想起“退避三舍”的故事,晋文公重耳年轻时流亡十九年,千辛万苦到楚国,楚成王以礼相待。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说:“美女侍卫、珍宝丝绸、珍禽羽毛、象牙皮草,您什么都不缺啊?”成王说“这话不错,但总该有所表示吧?”重耳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公元前633年,楚晋两国军队作战相遇。晋文公说话算话,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晋文公公私分明,退避三舍,但两国交战还是难免的。对普通人来说,情和钱,要分得清楚一些,说到底,不过一个“理”字。谁都会都难处,我们不妨尽最大努力的支持,也要给彼此留有充分的余地。但这余地,最多也就只有“三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