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窗杂记------且吃且思
浮窗杂记------且吃且思
小时候对吃没什么追求,大抵是因为出生在农村,家境也不是很好,也实在没什么好吃的,对吃的概念就在于吃饱而已。一日三餐,白饭二碗都可以下肚,菜大多是自家菜园所产,腌菜萝卜是常年吃的,幸好古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笋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至今不腻。
上学后,读了陆文夫的《美食家》,深深被其所描绘的苏州饮食文化所吸引,什么“陆稿荐酱肉,马咏斋野味,采芝斋虾子鲞鱼、玄妙观油氽臭豆腐干”很多,一个爱吃如命连老婆也不要了,最后因为好吃娶了个厨艺高超的老婆,真是到了吃的至高境界。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对那苏州美食念念不忘。可小镇上又有什么值得一吃呢,90年代的报福还是相当的小,只有一条老街,唯有三角饭店那锅贴还能解解馋,供销社的大包子1块4个,豆浆一碗,刚刚出屉的包子顾不得烫,三下两下就解决了,还有铁匠铺下面的一对老夫妇做的烧饼,葱香四溢。更有难忘雪天留我烘脚的温情,那便是童年最美味的记忆了。
97年去湖州求学,兜里也宽裕了,见的美食也多了,如贾平凹说的那样,既然同样生有一条能尝味的舌头,又不至于穷到身无一文,当然喜欢吃好,不乐意有好的不吃去吃坏的。什么诸老大粽子、 周生记馄饨、丁莲芳千张包子、震远同酥饼呀都去吃了个遍,久之反而没有初时的味道了。毕业后,经历过无数次迎来送往,推杯换盏!吃的好,吃的精,吃的惬意,吃的有氛围有感受。到最后感悟现在的吃已经不是单纯的“吃饱”, 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吃喝是关系,酒桌即中国。不太熟的两帮人,上了酒桌,互相敬酒,来者不拒,喝趴下了,就好像过了加入黑社会的仪式,从此就是自己人了。那些情愿喝醉也不拒绝敬酒的人,就被认可具有某种良好的道德品质“酒风好”须不知醉酒后的那副囧态,是真的“酒疯” 。官场、职场下级对上级的敬酒,下级为了表示敬意,必须一干而净,甚至连干数杯的,而上级可以随意。可是这样的吃让人浑身不舒服,吃得大汗淋漓,吃得索然无味。逐渐远离。。。
往来世上也有30多遭,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也不复儿时的那种贪欲,对吃的那种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样急迫,吃得健康是首要,身体是第一,记不清多久没有吃过油条了,龙虾王,烧烤。。。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便成为素食主义者,也许我终将敌不过美食的诱惑,管他去吧,古人望梅止渴,今有我辈读卷解馋,《雅舍谈吃》已经翻了不下三遍,吃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从骨子里我还是个食客,舌尖上的文化博大精深,我辈仍需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