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蓝兴趣爱好和修养脑洞

地域歧视:怎么全世界都在搞我

2017-12-05  本文已影响12283人  祁幼
地域歧视:怎么全世界都在搞我

“河南人都喜欢偷井盖。”

“上海人才是最排外的。”

“不要去云南,云南人野蛮。”

“离东北人远点,没素质还脾气大。”

……

不知不觉中,地域歧视似乎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厌恶,它像是挥之不去的苍蝇,偶尔在我们耳边嗡嗡作响,却总能引得人心烦意乱。


地域歧视,并不是现代人发明的。在中国,地域歧视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时代。

先秦时期,地图炮热衷于用愚蠢至极的故事来排挤他人。当时最受排挤的国家莫过于宋国,像守株待兔、宋人疑邻、宋人掘井、揠苗助长这些成语的主人公都是宋人。楚国被黑的概率仅次于宋国,像刻舟求剑、画蛇添足、趾高气扬、叶公好龙这些成语的主人公是以楚人作为基础的。不单单宋楚被黑,几乎每个国家都没能逃出地域歧视的魔爪:滥竽充数的齐人、掩耳盗铃的晋人、爱买履的郑人、邯郸学走路的燕人,等等等等。

在地域歧视这个问题上,先秦七国是这样回答的:

先秦七国眼中的对方

再往后发展,老祖宗们觉得小范围的地域歧视满足不了自己,开始扩大范围了。孟子笑话楚人许行“南蛮舌”,反正楚国人一直被黑,多黑几句也不算事。但是谁能想到,北方的人学到了这句话,开始大规模的嘲笑南方人是“南蛮鴃舌之人”,南方人反讽北方人为“侉子”,自此,地域歧视开启了新篇章——“南北大战”,这么看来,我们今天的南北甜咸党之争可以说是很温柔了。

现代甜咸之争

从“南北大战”被激活起,直至今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它从来没有缺席过,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历史人物也是“南北大战”中的重要推手。

北宋名臣寇准,北方人士,他当科举主考时大张旗鼓地搞地域歧视。有一年,来自江西的萧贯夺魁,寇准硬是撤掉了萧贯的状元称号,改立山东人蔡齐为榜首,寇准却对此事颇为得意,逢人便说自己又为中原夺得一位状元。

《北宋南北榜之争——古人的地域歧视》中写道:

词人晏殊,也是江西人,有神童之誉,14岁参加科举,宋真宗对他爱赏有加,特擢其为“同进士”,寇准极力反对,理由很不靠谱,只是一条,晏殊是“江外人”,也就是他不是北方人,是王朝的“外人”。

为什么寇准如此明目张胆,而作为当时皇帝的宋真宗赵恒却无动于衷?因为北宋浓郁的歧南气氛的始作俑者正是开国君主赵匡胤。赵匡胤曾经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更是将它刻在宰相办公的政事堂的石碑上,告诫子孙后代要遵守此训。

而到了明朝,南北双方依旧没有握手言和的意思。中国科举史上最有名的“南北榜案”就发生在明朝。

《北宋南北榜之争——古人的地域歧视》中写道:

洪武三十年,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蹈任主考,录取的51名全是南方人,朱元璋感到蹊跷,命人调来北人试卷,皆文理不通,卷中更有犯禁之句,落榜有理。但北人起哄,说是刘、白故意抽检差卷欺君自保。是年6月,朱元璋亲任主考,全国再联考。如果说,春上那次考试,是南人的春天,那么初夏这次考试,则是南人黑色的六月,所录取61人当中,无一是南方人。


地域歧视可不是中国的故有特色,世界范围内的地域歧视比比皆是。

因为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比较小,他们的地域歧视不仅仅是国家内部的相互歧视,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歧视。

意大利政府自二战以来更迭五十多次,在北欧人的眼里,意大利人永远管理不好自己的国家,北欧人把这一切归结于意大利人太懒惰了。而意大利国内,北方人嫌弃南方人不思进取,南方人认为北方人不懂得享受生活。

法国和比利时互相看不上眼,法国人嫌弃比利时人笨拙,比利时人觉得法国人傲慢无礼,但是两国人要是谈起德国,就会抱团嘲笑德国人的精工行业全靠吹牛。

英法两国也是互相瞧不起,法国人喜欢嘲讽英国人不会做饭、不会穿衣、不懂音乐,而英国人觉得法国人既懦弱又没礼貌。

欧洲各国互相看不上眼的理由复杂多样,很是有一番趣味。

欧洲各国眼中的对方

和欧洲不同,美国的地域歧视是一种“只有我,才是不一样的烟火。”的态度。

美国东北地区坐拥五大湖,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区,起步早发展快,他们瞧不起其他地区的人;德克萨斯州人盛行剽悍,其他地区的人觉得他们土气,但是德州人却嫌弃其他人是弱鸡;南方沿海一带坐拥阳光沙滩,他们对其他地方的看法是“oh,你们这些阴暗潮湿的土拨鼠。”

美国人自己眼里的美国也是非常的有趣。

美国各州眼中的对方

当然,每个国家对地域歧视的态度也不一样。

在中国,对地域歧视的态度主要有两大教派。

一派是主战的制暴侠,他们时刻剑拔弩张,他们不畏语言暴力,他们相信以暴制暴的力量。

主战派的地域歧视

另一派是主和的老娘舅,他们信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主和派的地域歧视

最近,第三教派“自黑党“的出现让大家对地域歧视有了新的看法。

自黑党的地域歧视

而在国外,各地区对地域歧视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以欧美为主,他们更喜欢在影视剧中使用地域歧视梗。

电视剧《老爸老妈浪漫史》:

《老爸老妈浪漫史》

电视剧《老友记》:

《老友记》

电视剧《战斗民族养成记》:

《战斗民族养成记》

形成地域歧视的原因有很多,主观原因就像罗素在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里写到一样:

不管我们属于世界上哪个国家,我们大家总是认为我们自己的民族比所有其他民族都优越。既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就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加以调整,以便证明自己民族的长处乃是真正重要的长处,而其缺点相对来说则微不足道。

而客观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是文化差异,比如说口音的不同造成的歧视。在英国,诺福克和萨福克这些郡的口音和伦敦腔只是相差甚微,但是在伦敦人固有的思想里,地地道道的伦敦腔才是最正统的英语发音,相比之下,别的发音就显得土气十足,所以诺福克和萨福克的人被伦敦人称为乡巴佬。

二是历史原因,例如澳大利亚。在18世纪,英国殖民者发现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而且当地土著还未进入现代文明社会,英国政府便打算把犯人流放到澳大利亚,一方面可以开采矿石,另一方面由于远离了英国本土,也避免了罪犯逃回国内危害社会。从1788年第一批犯人上岸开始,陆陆续续被押解至澳大利亚的犯人多达17万人,而罪犯和他们的后代,成为了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正是这个历史原因,澳大利亚人一直被辱骂是罪犯。

三是大脑自身的原因,和人类的记忆曲线有关系。在短时间内,当我们多次得到某一类信息时,就会对这类信息的记忆更加深刻,甚至会对这条信息产生固定的思想。比如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新闻里面说A地区聚众赌博被抓获,这时我们的关注点只会是这条新闻本身,如果在短时间内,我们看到第二条新闻说A地区发生了聚众斗殴事件,我们大脑将会自动调出第一条新闻,这时会加深我们对A地区的印象,如果A地区继续被报道出负面新闻,我们的大脑就会直接把A地区和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当有负面新闻发生在A地区时,我们可能就会产生“我一猜就是A地区”的想法,地域歧视便这样产生了。


参考:

王学泰《先秦笑话中的地域歧视及其他》,

刘诚龙《北宋南北榜之争——古人的地域歧视》,

薛应军《他国地域歧视——欧洲相互嫌弃、日本爱调侃、美国喜“玩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