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空白,值得专注
我偏向追求新鲜,一种稳定的新鲜。
听来也怪,新鲜往往意味着变化,那么我想要的稳定的新鲜是怎样的呢?没办法界定,如果有标准的话我也不至于迷茫,陷入非A即B的是非题中。
因为前段时间放弃了八月能找到工作的念头,就回去亲戚家呆了一个礼拜。晚上要么散步,要么以寻找新路为动力和姑父一起去跑步,的确也发现了一条终于让我喜欢上那个小镇的地方。结果因为某hr的电话,让我重燃希望,第二天就利落回"城",不过等到今天我依然是待业的"宅女"。
这几天晚上也在跑步,不是要养成习惯,确切说是想让那种与姑父一起跑步的感觉延留。一个人慢跑一小时还是蛮无聊的,一边单曲循环着打鸡血一样的歌一边不停地看时间和步数,然后在刚好剩余十分钟时跑出"仪式圈",完成准时到家的跑步"任务"。
虽然本来没有设定,但在不断的调适中还是有了模式,这是昨晚跑步时意识到的。为何会意识到呢?因为发现自己这几天跑步范围丝毫没变,只是每次路线有微小的变化,而且还会固定在八点半左右遇到拾荒的老爷爷背着大的塑料包从身旁走过。
诶?这种模式能带来熟悉感和安全感,进而增加跑步的轻松感和愉悦也挺不错啊。只是无聊了许多,在生活的表现形式上追求新鲜的我,真的陷入了另一种"乏味"?正在反复确认自己是不是无聊的人时,跑到路口转角处,看到一位阿姨。
婴儿车里的小朋友睡着了,应该是阿姨的孙子或孙女或其他。她一直蹲坐在路旁,还好因为下过雨,昨晚不再那么闷热。我跑了一圈又一圈,她的存在真的转移了我的注意力。
只是坐着,没有人聊天,没有手机等可以填补那段时间的空白,"她不无聊吗?"我边跑边想。然后我竟然下意识地去注意跟她相似的人群,在路的另一边,也有一位老奶奶干坐着,像那位阿姨一样专注于"空白"。我不由自主觉得她们理应有着让我同情的"无聊感"。
但是对比而来的"相对不无聊"并没有让我很踏实。反而不禁问起了自己:该有多久没有大脑一片空白地发呆了啊?是少了那样的时光还是?
无论工作,还是日常的生活,都被"时间价值"充分洗脑然后身心俱疲不断地做着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知什么时候成为了我打发时间的"标配"?我以为这样不会让自己无聊,不会让自己孤独,只会让自己取得正向的激励然后满得喜乐。
然而,并不完全是。
或许那种"空白"正是她们所享受的日常"惯例",甚至是一种向别人炫耀的仪式呢?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我真的嫉妒了这种平静的专注,任空白与繁复自由交织,时间平缓而过,幸福不期而遇。
由此,我划定了自己的类型并明确了特点: 专注孤独却又不能在工作和感情上空档,我是矛盾结合体,并不是极端的人。
噢,我要去跑步了,希望依然能遇到相似的人。匆匆止笔,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