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教育-家庭篇

亲子 | 儿子6岁那年,我给他办了一所乡村学校

2021-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鱼吖

(一)

在家上学之初,我们就设想,农耕是要给儿子开设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所以,我们在三圣乡租了一个农家小院,又在院子旁租下一亩多的田地,专门用于耕种。

其实,租到院子之前,我们就已经带着儿子种了一季红薯和小白菜。不过,是在一个很偏僻的犄角旮旯找了块荒地来种,很不稳定,也很没安全感。

这一季的开荒种菜,让我们发觉,农耕对于儿童的教育价值极大,包括意志力、行动力;耐心、学会等待;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热爱劳动;学会观察等等。

很多的主题式教学都可以结合农耕,诸如天气、节气、环境;甚至学科学习也可融入其中,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等等。

(二)

儿子快7岁那年,我们住进了小院。

由此,我们得以按照先前的计划开展农耕课。这一开展就是4年(其中有两年,是和其他在家上学的孩子们一起工作)。每一年每一季都会融入不同的学习内容:农作物写生、制作生长曲线、记录农耕感悟……

无论怎样,意志力和行动力的培养都是贯穿始终的

儿子每一季耕种的作物,都是我们精心筛选的结果。我们会尽可能选择生长周期完整、生长周期适中的作物,以玉米为例:

1,它有完整的生长周期。播种、出苗、拔节、结穗、开花、抽丝、长粒、成熟,完整的生长周期,非常利于小朋友对作物生长进行“全程”观察。由此所对应到的小孩子内心感受,也是一个逐减成长的完整的过程。

2,种子与收成,对比强烈。小小的一粒种子,在经历了漫长的生长期后,结出一个个硕大的玉米棒;小种子、经营、等待、大收获,这样的过程对小孩内心的滋养,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历经春夏两个季节。从播种到收成,历经两个季度,便于引导孩子观察和讨论与农作物相关的季节、天气等内容;跨越两个季度,长达3个多月时间,需要漫长的等待,也利于培养小孩子的耐心。

4,生命的周而复始。一颗种子成长为植株,开花结果,又生成种子。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生命历程,其神奇对孩子的心灵是极为震撼的。

同时,还做了其它几个方面的规划:

1,课程量不能太多,每周1~2次即可,否则伤害兴趣。

2,课程量也不能太少,至少每周要有一次;而且要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3,先由家长引领,再逐步过度到儿子独立完成(这一点说来话长,具体做法很有讲究,改日单独撰文)。

(三)

四年后,考虑到儿子的节律已基本养成,大部分学习内容也都是他自己安排的,我们也就没再把农耕作为一个课程对他提出要求。但是,他的农耕依然没有放下!

他看到超市的草莓都打了膨大剂,不够有机,想吃又不敢吃。于是,就到草莓园去买草莓苗,自己翻好地种下去,再给草莓搭好棚;每天早上掀开棚让草莓晒太阳,傍晚掩好棚防止夜里降温降霜;定时浇水、除草、上肥、清理枯枝败叶……

他喜欢吃水果黄瓜,到了夏季就去买种子,然后育苗、浇水、搭架、精心呵护……

此时的农耕,已经不再是儿子的课程,而是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正是我们所想要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此时的耕种,也已不再是一种意志力锻炼,而是“想到了就去做”。想到就去做,其实是行动力,它不是“需要懂得”的道理,而是内化到身体中的一种行为习惯。

后来,在他其它学科的学习上(都是自学),比如数学、单片机、机械制图等,都能看到农耕的影子——觉得需要学或者想要学了,就立马着手,从不磨叽;然后订立好计划,按部就班、日耕不辍,直至完成。

(四)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从头到尾的、完整的农耕过程,对他意志力和行动力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不至于是全部,但功不可没。

播种,意味着希望;收获,意味着成果;浇水、施肥、照料,就是这两者间的努力与不断坚持 。

假如,没有收获,那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劳而无果,坚持与努力都仅意味着痛苦;

假如,没有浇水与施肥,那么会让孩子觉得种下希望就可以轻而易得,无须任何努力;

假如,没有播种,那么最后所有的收获与曾经的努力,都不是源于自己的期许,缺少意志的来源,何谈意志力?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回顾儿子的农耕历程,我当初哪里是租了个院子、租了块地,分明是给儿子办了所学校啊!一所乡村主题学校,一所只有一个孩子的学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