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中的产品思考
今天分享一篇登山体会:
这篇文章的封面是从深圳第一峰梧桐山山顶拍的。今天Glen和两个小伙伴去爬了深圳第一峰——梧桐山。耗时近一天,真的是累毙了(上山3个小时,下山2个小时)。。。
进入职场之后,工作压力大,如果不好好锻炼的话,身体是很容易出问题的。Glen觉得,加班是加不死人的,不锻炼才可能出大问题。所以,大家有空出去运动吧,爬山是个很好的运动方式。今天爬山时,Glen发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考虑,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这里分享给大家。
1 爬山的成就感设计
2 参与感也许能带来更大的回报
1 爬山的成就感设计
Glen之前爬过深圳的另一座山——南山,今天爬了的梧桐山,两者有一些不同。南山更矮,路线也更简单,容易完成,上山+下山大概3小时就能搞定;而梧桐山就难很多了,路程大致是南山的两倍,而且路程中困难路段比较多。
(1)南山的产品设计更为细心
南山在某些方面确实设计的比梧桐山好。南山的鼓励机制做得更好,有人在南山的上山阶梯上写了一些阶梯的数字。如下图:
上图是网上搜的,现实中数字提示的频率不会那么高,可能在300、500、1000、1500的阶梯时,才会提示。这样让用户在爬山时,能够知道自己已经爬了多少楼梯,对于用户有几个作用:
(1)给用户设计了一个目标体系,让用户在爬山的过程中不会被前面的漫漫长路吓到,帮助用户不断地完成简单的任务,慢慢积累,最后完成爬山登顶的目标。
(2)给用户设计了一个成就体系,让用户不断知道自己已经达成的目标,这样对于用户的自信心积累是很有帮助的。
(2)梧桐山的产品设计需要努力
相对来说,梧桐山在给用户的鼓励机制上,做得不如南山,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梧桐山在某些地方会放置一些石碑,用于提示用户此时的路程信息,如下图:
但这样的提示非常不明显,用户在爬山途中容易忽视这个石碑,而且石碑容易被青苔覆盖,上面的信息可能都看不见了。这样的设计我个人感觉效果没有直接在台阶上标明数字好。用户在爬山时,肯定会看阶梯,但是不一定会看路边上的石碑,所以,给用户一个直接的信息展示,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
2 参与感也许能带来更大的回报
我们在爬山的路途中,遇到了两个乐队在卖艺挣钱,下图是Glen在山顶拍的一个乐队:
Glen留心观察了一下他们的收入,其实并不是很多,看起来100块都不到(如果他们没有收起来一部分的话)。今天周末游客还比较多,如果是平时,可能都值不回器材、人力费。这里Glen突然有个想法,他们其实可以将商业模式稍微改变一下。
(1)传统唱歌卖的是服务
说白了,这些乐队就是在卖服务,他们唱歌,游客听歌,觉得不错的就捧个钱场。这种商业模式其实是非常被动的,首先乐队的水平得达到一定的水准(太差的话,可能会被赶走),其次部分游客必须对你的表演有认同感。
(2)不如卖参与感
看了小米黎万强的《参与感》的童鞋,可能会记得一个细节,就是现在的时代已经从卖产品、卖服务,过渡到卖参与感了。Glen觉得这一点真的可以用到这个例子中。
该乐队可以拍卖演唱机会,登顶的用户付钱给乐队,乐队为他伴奏,他能在鹏城第一峰上唱出自己喜欢的歌,这个对于一些喜欢唱歌的用户是很有吸引力的。另外一方面,一些情侣用户,好不容易登顶,男生为了表达对女生的感情,这时如果给他一次机会为女生唱一首情歌,他是很有可能会对这个事情进行付费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需求痛点。
在下山前,Glen跟山顶上的这个乐队的成员说了这个想法,并且预估他们的收入会有很大的提升,然后我就下山了。之后他们是否采取了我的建议,那就只能等下次再到这个山顶来验证了。
就到这里吧,晚安了,大家。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