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为什么很难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金灿灿的银杏叶落了满地。很多人已经穿上厚厚的棉衣。2018年还有一个多月即将过去,想想年初的新年计划有多少完成了呢?好像都不了了之。我们很多时候都对现状不满。想要改变,有的想要减肥,有的想健身,有的想戒烟,有的想多读书。想改变坏习惯,想打破拖延。可总是做不到怎么办。
那我们来看看心理学是怎么看改变的。有心理学家把人分为两个自我,一个感性,一个理性,有个著名的比喻把人分为三个自我,分别比作白马黑马,和骑手,一个理性脑,一个情绪脑,一个应激反应脑。另有一位心理学家有个有趣的比喻——象与骑象人,我们的理智就像骑象人,情绪就是大象,我们牵着缰绳以为自己就绝对的控制了大象,其实有点异想天开,如果象突然发起脾气,骑象人就没法应对了。一般来说,大象有三个特点,力气大,受情绪支配,只认经验的好处。我们的理智作为骑象人想要改变,改变的好处都是我们听说的,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抽烟的好处当时就能体验到,戒烟的好处未来才能慢慢的体现,不健身可以偷懒做各种事,刷抖音,刷微信,健身刚开始还有点痛苦。所以我们要想驱动大象,就要创造新经验,体验新经验的好处。
但是,旧经验在我们头脑里太根深蒂固了,为什么呢?有个概念叫心理舒适区,其实这个舒适是个误导,它并不舒适,而是熟悉,它是人的熟悉的应对困难的惯常的模式。是一种习得的应对方式。常见的模式有六种,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心理舒适区能带给人一种控制感,满足人对安全感的基本需求。所以人们会抓住这种惯有的应对模式不放。
当然,还有就我个人理解,一种情况,就是习得性无助,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个心理学家毁了一只狗的一生啊)。如果一个人已经习得性无助,对改变现状绝望,那他不会去做任何努力,当然也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