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猪屎"的故事
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中区小学读四年级。
当时国家刚从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中走出来,全民动手,大办农业成为上下共识,各行各业都想尽一切办法支援农业。
我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除了夏收时组织学生到郊外刚收割的稻田里拾拣散落在地的稻粒、稻穗外,还时不时要求学生缴交一定数量的“粪草"(垃圾肥),由学校集中送往农村。
缴交“粪草”的任务还比较容易完成,但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学校下迖了新的任务,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一个月内每人必须交二十斤鸡屎、鸭屎、兎子屎或猪屎、牛屎、狗屎等家禽家畜的粪便到学校,这就让我们很有些为难了。
任务一下达,家里有养家禽家畜的,赶紧回家去掏鸡窝鸭窝兔窝猪窝狗窝,掏出来的粪便就往学校送。家里没有养家禽家畜的,就想方设法去借亲戚家的鸡窝鸭窝兎窝去掏。实在没办法的或缴交的数量不够的,就只能去拣拾散落在街头巷尾的猪屎、牛屎、狗屎。
于是每天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总看到三三两两背着书包,带着红领巾的学生,一手提着一只畚箕,一手拿着一个“猪屎夹子"或“火铲",边走边东张西望,“贼头贼脑”的,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城市里散落的猪屎狗屎本就不多,平常就有郊区的农民进城来拾拣,一下这么多学生参与进来,这些猪屎狗屎就更加稀罕而“珍贵"起来。
有时好不容易发现路边有一堆猪屎或狗屎,几个人同时扑过去,动作快的直接用手把狗屎或猪屎捧到自己的畚箕里,也顾不得那刚拉的猪屎狗屎臭哄哄的,没抢到的只能懊丧地站在一旁。
粪便交到学校,过完秤登记后,在学校的水井边吊一桶井水冲洗完畚箕,来到教室,畚箕就放在教室外走廊的墙根下,摆成一长排,有的畚箕没洗干净,一阵阵臭气从窗户外飘进来,上课都要捂着鼻子。
我家附近巷子里的胡大嫂养有一头母猪,那头母猪每天垂着两排硕大的乳房在巷子里晃悠或躺在家门口晒太阳,巷子本就窄,母猪庞大的身子占了半个巷道,平常我们上学时看到母猪都绕着走,这时这头母猪却成了我们眼中的“香饽饽”。
每天上学放学我们都特意要到这家人家门前转悠,指望能碰上母猪拉屎的时侯。但胡大嫂看管得很紧,每天拿着一个“竹勺箩”陪在猪的旁边,猪一屙屎就将“勺箩"伸到猪腚下去装,一点机会都不留给我们。
一次胡大嫂不在,毌猪单独在巷子里晃悠,我们跑过去用脚猛踢猪腚,母猪哼哼唧唧的就要屙屎了,胡大嫂却屁颠屁颠地过来了,用竹勺箩直接把猪屎接走了,还把我们痛骂了一顿。
眼看着一个月的期限快到了,交粪的任务没完成。有同学提出到郊外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到西门口罗汉山一带转悠。
罗汉山秋白纪念碑前有一个草坪,经常有人在此放牛,但放牛的人看管得很紧,牛一拉屎,放牛的就自已拣拾起来,去了几次都没有大的收获。
也是运气好,那天放学我们又转悠到西门口,刚好几个牛贩子赶着七、八头牛从路旁经过,我们赶紧追过去跟在牛群的后面,牛边走边啃着路边的青草,先是有几头牛卟噜卟噜地拉下小团小团的屎来,接着一头水牛屁股一撅,噼哩叭啦地拉下一大堆黑呼呼软拉拉的东西来,我们高兴坏了,赶紧冲过去趴在地上,直接用手一捧一捧地捧到畚箕里,那牛屎热呼呼的有一股青草味。我们跟在牛群的后面,一路走一路拣,到学校一过枰,竟然有十多斤。
那段时间我晚上总是睡不踏实,老爱作梦。母亲问我:“你这几天晚上梦见什么了?一直在喊‘我先看到的!我先看到的’。”我知道,我在梦中又和别人抢猪屎了。
注:1,我们县是个山区小城,当时城市管理没那么严格,居民在宅院里养些鸡鸭兎等家禽的较普遍,也有个别家里宅院较宽敞的,养有一两头狗,或一两头母猪。
2,“猪屎夹”:用两片竹片做成的竹夹,一米来长,专门用于拣拾家畜粪便。
3,“竹勺箩”:竹篾编的盛器,有长长的柄。
4,“火铲”,一种铁制的铲子,有长长的柄,用来掏柴火灶里的草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