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KL10W+美文

肖风:区块链、数字货币与ICO

2017-12-14  本文已影响6939人  老板娘鸡汤李

本文第一部分文字来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略有修改。
第二、第三部分根据本人现场录音整理,全文图片均来自本人拍摄,特此说明。


讲座主题:区块链、数字货币与ICO
日期:2017年12月5日 19:00-21:00
地点:深圳 汇丰商学院

主讲人介绍:
肖风 博士
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万向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联数据股份公司董事长、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董事长。
肖风博士拥有超过20年的证券从业经历和资产管理经验,其创建的博时基金公司,是目前中国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第一部分——区块链

区块链产生的背景

区块链,可以被称为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区块链产生的大背景是怎样的?人们目前正处于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迁徙的进程中,要完成这样的迁徙,需要许多新技术支持,包括互联网、AI、区块链等等。

另外,区块链体现出《失控》中所描述的基于生物学逻辑的信息社会进化论。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九个字:去中心、分布式、自组织。首先,人们的迁徙过程没有领头者,是自主的;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谁能够控制另一个人;在商业层面,今天的多种平台是自组织的初步形态,而区块链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种自组织生态。

经济学上,区块链的产生基于货币的非国家化,而政治上则基于无政府主义在数字世界的重新兴起。互联网最初被创造的时候也希望达到去中心化的状态,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更加垄断了,因此我们也不能预测区块链是否能达成去中心化的结果。

区块链涉及的基础理论

区块链设计的基础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这一理论在前几年刚刚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从2009年1月比特币上线后,无数人为此忙碌,没有人给他们报酬,但这个过程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这个网络没有一秒宕机,所有支付过程、信息传递没有发生任何错误。

此外,在区块链的发展过程中,博弈论才真正走入应用之中。区块链在技术上主要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成熟,而目前,对于分布式网络,人们还没有权威的定义和解释。但是人们公认它是一种点对点的对等网络,在这个网络上的任何一个节点,人们获得的信息是对等的。在这一情况下,博弈论就可以派上用场,从而建立一个民主机制,帮助所有人达成更好的结果。因此比特币区块链就不再需要股东会、董事会或是管理层。从前,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股东价值最大化,然而公司治理的一整套理论在区块链领域被瓦解了。

另外,在区块链领域中,数据的不可篡改是依靠密码学完成的。

密码学、博弈论、微观经济学里的基础理论是区块链的基础设计理论。它不是互联网里的一个简单的技术工具,这些会创造出一个新的颠覆性的商业出来。

区块链技术系统的演进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布式网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数据将全部传输至中心服务器,而第三代物联网中,任何终端和传感器本身都具有计算能力,主要为为分布式计算或边缘计算。今天的无人汽车也是基于分布式网络技术。

区块链技术系统的演进(二)

区块链系统的第二阶段,是在分布式网络上面建立一个账目体系,就形成了分布式账本。有了分布式账本,才能实现从“点对点通信”到“点对点交易”,是一种新的记账方法。

这个账户体系和银行账户体系完全不同,是一种新的记账方法。目前,各个公司、机构、银行为自己记账,人们无法信任其他人的记账记录。要形成对他人账目的信任,就需要很多第三方监督机构,这需要许多成本。比如,张三要将一笔钱寄给美国的朋友,从前需要经过五个金融机构,这五家机构都要把自己的账本做平,而在区块链上,当张三决定要寄一笔钱时,五家金融机构共同记在同一个账本上,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人力,寄钱的过程瞬间就可以完成。

另外,在区块链体系上还可以做到全部事务一本账,区块链是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都可以记账,相关各方一本账,所有的事务都可以记在同一个本子上,这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区块链技术系统的演进(三)

区块链技术所能达到的第三阶段,可以称为公有区块链。它基于分布式账本,加上了数字货币的发行机制。比如比特币区块链,以太坊区块链,在账本的基础上,系统可以自动发行数字货币,以全网共识的算法进行治理。人们为比特币区块链付出,他们就能获得比特币的激励,这是自我循环的激励机制,没有管理层决定人们能获得多少奖金,一切都是系统自动发放的,这与其他所有商业模式不同,颠覆了目前所有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

区块链是第二代互联网

有人将区块链叫做第二代互联网,这种说法有其内在道理。

首先,区块链让信息互联网走向价值互联网。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人们无需第三方的信用担保,区块链上的信用担保体系其实就是一套数学算法。区块链出现以前,人们不可能在互联网上像发邮件一样将钱发给其他人,而在其出现后,这些就可以实现。

其次,区块链让消费互联网走向工业互联网让公开互联网走向加密互联网。区块链让人们能在不同节点上自由地交换信息,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这些信息。

最后,区块链让中心化互联网变成分布式互联网。现在,互联网向着中心化的方向发展,而区块链让这一趋势扭转。

区块链的价值与意义

区块链在社会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银行、司法体系、会计师、律师等种种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职能,可以维持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如果所有的交易体系完全基于区块链,那么一切交换的信任关系将重构,将不需要成本。

分布式商业

同时,基于区块链,将产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可称为“分布式商业”。我们目前还不知道未来比特币是否会成功,但是这样一种实验为人类社会带来的价值已经难以估量了。

第二部分——数字货币

货币

货币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以下内容:货币、法定货币、私人货币、数字货币。

法定货币,只是货币的一类,货币不完全是法币。法币是央行授权,除了法币以外还有私人货币。

许多人对于私人货币有所误解,全球没有法律禁止发行私人货币,关键问题在于是否有使用者对其认可

Q币也是私人发行货币,私人货币还有中心化的机构来发行,比如迅雷币、商场购物卡。

数字货币也是一种私人货币,但区别在于其他私人货币由中心化机构发行,而数字货币是一种无主货币,靠算法发行。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也有很多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央行要发的数字货币,称“法定数字货币”,这和电子货币完全不一样。现在一些机构主张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其发行方式、货币性质还需商榷。

第二个是无主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

第三是Token代币,代币由数字货币派生,有使用价值,没有Token就不能用它的系统,但不是可以流通的货币。

第四种叫结算币,是一种可编程的货币,人们可以控制它的使用和流通,可以通过编程来设定其付款条件。由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来取代银行部门。

货币发行角度看数字货币

目前,人们对于比特币的货币性质有较多争论。比特币不是法币,法币发行是央行独有的权利,但货币发行却不是央行独有的权利。货币可以由央行、货币发行局、地方政府授权机构、私人机构发放,也可以由社区共识算法发放。

比如港币,就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二战时期,德国集中营里用烟来代替货币。


以上文字部分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部分根据现场记录稍作修改,全文图片均来自本人拍摄
以下文字部分,根据本人现场录音整理,特此说明
为什前面不是根据录音整理?因为……那个时候我没想起来要录。


货币创造角度看数字货币

站在这个角度,你把数字货币看成为货币创造过程当中,金融机构或者我们的机构发行的现金等价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银行的票据,就是货币创造过程的产物。没有银行发行的票据,我们的金融体系就没有润滑剂。如果央行把整个金融中介取消掉,直接把钱打到老百姓账户里去,那金融体系玩得转吗?玩不转。必然有货币创造的过程。

既然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可以把央行的1块钱变成2块钱、3块钱,发行自己的负债、凭证。那么,是不是能够接受另外的区块链系统成为货币创造的一环呢?这样大家不就能和平相处了吗?而且新的技术可能带来很大的便利。没必要划一个鸿沟,拒之于千里之外,用开放心态去考虑,可能更好。

从金融市场角度看数字货币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英文单词里面有货币含义的单词有三个:Currency、Money、Coin,现在又多了一个Token。Currency更多的是央行眼里的货币;Money是金融机构眼里的货币,或者叫资金,因为我们所有金融机构做的都是资金的生意;Coin原来只是硬币,零钱的含义,现在因为有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又多了一层含义,代表着公有区块链上面的数字货币;Token是指用数字货币换来的使用凭证。

比特币或者数字货币可能有一点点货币的含量,但它更大含量是资产。当初所有说数字货币不是货币的争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争论点是“数字货币作为货币波动太大,因此它不是货币”。那如果,它是资产,资产的波动一定比货币的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谁说货币的波动就一定会小呢?你看看委内瑞拉的货币,也是法币,委内瑞拉政府凑钱发行的货币,他们的波动小吗?我不知道他们这个结论怎么得出。在现在这个阶段,大家都是信用货币的阶段,人民币很好、美元很好、欧元也很好,我们同意,但不是所有的货币都这么好。波动20%算什么,委内瑞拉币一年波动只有20%吗?

更多地从资产的角度考虑,股票一天还跌10%呢,不限制的话,没有跌停板,一天还跌30%呢。你天天炒股票,作为资产,你难道不习惯吗?你觉得波动太大了?

从货币形态来看

从货币形态的角度,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最大的不同是:电子货币是电子化的,里面电子化记录的是一串数字;数字货币存在的状态是一段代码,一段计算机程序

因为它是代码、程序,所以我们可以对它进行编程,来达到我们货币的约束、控制,可以附加一个智能合约在货币上,然后自动地完成一笔交易,不再需要人工清算、人工干预。两个陌生人一旦达成一个智能合约,双方都不可能撤销,不可能反悔了。所以,这才是数字货币最本质的东西。你如果做不到代码化和程序化,你根本不需要数字货币,你用电子化的手段就够了。

现在也有人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电子化的货币流通体系已经快得不能再快,跨行转账也是秒级到账,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免费,区块链能够秒级到账吗,有的还做不到,你不是免费吗?我们银行现在也是免费。那区块链到底有什么优势?

代码和程序化的货币,不再是数字电子化的东西,这才是我们需要数字货币最根本的原因

至于有人说数字货币、比特币根本没有实用价值,就是庞氏骗局,就是当年的郁金香,炒来炒去。我估计这个人真的不了解数字货币,我现在理一理数字货币目前为止的使用价值。

数字货币的使用价值

首先,比特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是很成熟的商业模式。

第二,比特币和以太坊是一个融资工具,大家通过它们进行融资,创造出一个新的东西叫做I.C.O.,这个融资工具已经是区块链上的一个杀手级应用。

第三,我们前面讲到的,数字货币是分布式商业应用,它拥有货币激励机制。没有数字货币,我们无法建立像比特币这样无主的系统,一个分布式商业怎么去激励大家?

如果你在两年前说数字货币只是投机,可能说得过去,如果你现在还这么说,那么你无视了社会一个很大的发展,这几天美国的三大传统金融资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纳斯达克)已经纷纷表态要推出比特币期货。

ICO已经是数字货币杀手级应用。

数字货币会取代法币吗?不可能,法币已是不可撼动,但数字货币并不需要去取代、颠覆法币。而是应该看怎么把数字货币和法币对接,把数字货币看成一般等价物、现金等价物、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一种凭证,与法币对接,发挥作用。

第三部分—— I.C.O.

IPO与ICO

我不认为目前监管做法有任何错误。

ICO是从IPO来的,IPO是首次发行股票融资,ICO是首次发行Token来融资。

这两个有巨大的区别:IPO是一个企业走到成熟阶段,有盈利,商业模式很固定,现金流很好,我们才去做IPO;ICO是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只有一个商业计划白皮书就去融资。这两个不是一回事。

所以ICO环节,有100个公司死掉了90个,一点不稀奇,如果只死掉50个,那就不正常。而IPO环节,如果死掉了50个公司,那么我们首先要检查证监会的工作人员是不是受贿,当然目前没有迹象显示他们受贿,因为IPO没有死掉50个。

绝对高风险的天使投资,死掉90%是正常的。但今年ICO这么热,大妈都要来买,确实很不正常。在这样一个高风险市场,铁定90%会死去,却在公开市场,允许任何个人参与,没有任何门槛、没有任何鉴别的情况下,把这东西卖给他,确实非常有问题。

IPO与ICO

我个人认为,IPO和ICO的另一个区别是,IPO把股权释放出去然后融资,比如,发行20%的股份给公众,我们拿钱回来发展我们自己的企业。而ICO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都是开源的软件,不拥有产权,自然也不存在股权,更多的是发Token给你,你用比特币和以太坊来换Token,未来你在使用系统时付出Token。这就像小孩子玩摇木马,放两个币下去,木马才会动,不放Token木马就不动。ICO是使用权的货币化,所以不是资本市场,是资产市场。

ICO的特点

一个真正好的ICO具有下列这些特点

首先,项目是在区块链上的,如果连区块链技术都用不着,你就不应该来ICO,就只是骗局。

第二,一定不是把股权给你,股权意味着你对这个公司拥有某种权力,可以对他的管理发表意见。如果你是小股东,你至少拥有投票权,有公司章程保护你;如果公司经营好,有分红给你;如果公司破产,你承担有限责任。

Token的持有人,拥有这些吗?没有。它不是用所有权来融资。它是开源软件、非盈利机构、某些自治性组织、未来某些真正点对点共享经济的组织,大家把闲置的东西拿出来共享给别人。

第三,它不能收法币,只能用比特币或者以太坊来换token。你用一个商品的使用权,换另外一个虚拟商品;而不是集资,收人民币或者美元。

第四,发行的代币,一定要在系统中有不可分离的使用价值。

第五,代币可以在不同的交易所交易。

ICO与加密经济学

ICO出来之后,经济学遇到很多新问题,所以在国外,有这么一个新的经济学动向,叫加密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互联网、区块链、ICO的情况下碰到的经济学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有些会对我们现代经济制度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比如,在现代经济制度,产权理论是基础,没有产权理论,整个现代经济制度都要重写。我们保护的就是产权,一切东西都是依据产权来进行。融资、与银行借款、抵押、担保,都需要产权。现在在区块链上的所谓分布式商业,找谁去证明一个产权呢,没了,这个新业态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产权理论。

在区块链上,点对点交易意味着零边际成本。一封电子邮件发给一个人与发给一万个人,边际成本是零,但如果你寄信,边际成本是递增的。

交易成本理论也面临新的挑战。

公地悲剧与产权也有关系。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其连接的节点,节点越多,价值越大。公地悲剧,物理结构的公地,资源就这么多,用的人多了自然是一场巨大的浪费或者破坏。

一个开源的东西,怎么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怎么赚钱呢?

系统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为系统工作的人不是从股东、总经理那里得到奖金、分红,而是各利益相关方从数字货币的币值上升过程中得到好处。

加密经济学目前讨论的这些也没有结论,但有一些人正在研究这个领域。

Token的分类(一)

ICO的Token有三类:

第一类:证券类Token,这种不属于我前面介绍的ICO的代币类别,但现在很多创业项目正在研究证券类Token。

美国证监会有豪威测试四原则,以判断一个事物是不是证券。第一,是否投了资金;第二,投钱时有获取分红利润的预期;第三,建立了共同的事业,公司有章程,你是股东,你是公司的一员,这就是你们共同的事业。可是你买了token,这个系统跟你没有关系,你只是有使用权。第四,你的收益基于他人的经营管理性努力,比特币有员工吗?有管理层吗?没有。

这种证券类Token就需要跟美国证监会申请。

Token的分类(二)

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是第二类,功能类Token。它的作用,是像汽车的燃料一样,有不可分离的使用功能。使用Token的系统是开源的,没有收益。Token币值的上涨是因为系统开发得太好了,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而新用户需要买Token才能使用这个系统。Token发行量固定,用的人越来越多,币价自然就会上涨。

这几天以太坊就出现这个问题,有人开发了在以太坊上面养电子猫的系统,最贵的创始猫的价格卖到70多万美元。现在养宠物都不在家养了,在区块链上养,你在上面养,是需要用到以太坊的。

Token的分类(三)

第三类Token:单位信托类token。很多资产管理者,自己开了基金公司,然后帮大家投资数字货币,但基金公司不要你的美元,你只需要把比特币、以太坊给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发行收益凭证给你。这种类似于募集基金,现在全球越来越多。

数字货币投资发展趋势(一)

投资角度看数字资产投资趋势,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09年到2016年底,基本是一个炒买炒卖的阶段。初始阶段比较乱,我们能理解。初始阶段也必须乱,如果一个东西初始阶段就井井有条,那么就值得怀疑了。这个阶段主要的投资者是个人、极客、矿工以及一些投机者。

数字货币投资发展趋势(二)

但今年开始,我把它称之为数字货币投资2.0阶段,专业的投资者开始入场。第一批是主流金融机构的先觉者离开主流金融机构,创立投资数字货币的基金。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300个专注于数字货币的基金机构。在美国,截至11月的数据,注册的已经超过180个。欧洲也有很多。

另一方面,硅谷的VC从今年开始,投资初创项目时,开始接受Token,不给钱给Token也可以。甚至有些基金更激进,不要股权,股权8年之后才能退出,Token 2个月后就可以卖,VC没有理由不接受Token。

数字货币投资发展趋势(三)

第三个阶段,还没有到,但我预计三年之内,数字资产投资趋势3.0将到来。

那个时候,主流金融机构都将进入到数字资产投资当中。我预计这个时间点是在数字货币市值突破10000亿美元的时候。我们知道摩根大通的CEO曾经说过“如果任何职员炒比特币,就开除谁”,真到了那个时候,如果谁不炒比特币,我想他就得开除谁。因为你的客户需要从事这种交易,如果你不提供这种交易,那么隔壁老王会提供。高盛的CEO说他在考虑为客户提供数字货币交易服务。

如果数字货币市值还没达到10000亿美元,主流金融没必要进入,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一个大生意。现在全球有八家主流金融交易所在准备推出与数字货币有关的金融产品,最积极的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这个月10号将推出比特币期货交易。纳斯达克也说明年一月开始比特币交易。还在筹备的交易所,不止七家,其中有两家找过我们调研市场,要一些数据。

所以:
第一,现在已经有300多只专业的投资机构在投资数字货币,他们对期货有需求。
第二,如果真到10000亿美元,所有金融机构都有交易、投资需求。

ICO的现状

ICO的状况,今年到现在ICO的融资已经超过30多亿美元,已经比VC在区块链上的投资要大很多很多。现在数字资产总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

我们以为ICO、数字货币的交易主要在中国,错了,数据表明,这30多亿ICO里面,46%是欧洲项目在发行(17亿美元),美国项目占14亿美元,剩下的是其他,中国是归入其他的。这根本不是70-80%在中国,我不知道它这个数字从哪里来的。

中国的数字资产交易额占全球份额没有超过20%。去年底,中国的三大数字货币交易所,所谓的300多亿的交易量,都是自嗨。真实的交易量在当时就是2000多万,所以他们不作不死,作出来的。我们所有的数字货币都不收佣金,三家在比,今天你成交了一个亿,我就自己写3个亿,隔壁老王看你写3个亿,就写5个亿……最后写出300多亿。今年一月份央行入驻三大数字货币交易所的第二天,三大交易所的交易量到多少呢?2500万。真实的交易就这么多,央行今天一敲门进去,第二天真实数据就出来了,根本不是300亿。真的是300亿,我认为管制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会出问题。但如果2500万美元的交易量,让他们自由发展,没什么太大问题。

目前ICO市场的问题(一)

中国的ICO确实有很多问题,我把ICO分为上图这六类。
1、技术可行,商业也可行;
2、技术可行,商业不可行;
3、技术不可行,商业可行(即不必要使用区块链)
4、技术不可行,商业不可行;
5、传销;
6、诈骗。

目前ICO市场的问题(二)

ICO真的是很乱的市场,对它进行整治治理,很有必要。尤其是中国的ICO,后四类占主要,欧美前四类占主要。

在海外,80%的ICO还是比较严肃的事,也许它商业上、技术上不成功,但至少是一群靠谱的人想做事。中国的ICO 80%是骗局,我不认为我讲得偏颇,所以治理他们完全有必要。

目前ICO市场的问题(三)

各种空气项目,已经疯狂到,今天ICO项目方告诉大家,我现在没空写技术白皮书,年底再说;有些ICO说我现在这个项目很红的,但十年内系统上不了线,先给我2个亿开发,意味着10年之内别找他,10年之后你找他,他还活着吗?这种居然也能拿2个亿人民币。从现象、行为角度,不管不行。

我有个朋友被邀请去讲区块链,他准备得很认真,想去传播区块链的知识,结果进去一看,有一两千位听众,关键是,这一两千人都穿着一样的服装,而且很多大妈,这是传销组织啊。我问他,那你还讲吗?他说我不讲了,我讲了刚刚结束的金融工作会议。

全球监管机构对ICO的政策动向

各国监管机构对ICO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些差异是有道理的。在中国都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如果不一刀砍,能镇得住吗?尤其是一些传销组织,跟大妈们说,我这是比特币,涨了八百万倍。你还拦得住这些大妈?谁拦她,跟谁急。这只能政府出来治理。

但在欧美,80%是前四种情况,所以没必要像中国这样坚决地来管制。美国证监会、各国央行都提醒,部分ICO可能涉及证券发行,你需要请律师好好评估,如果是,就要到证监会备案,走证监会证券发行的流程,这是国外的情况,包括香港。

中国已经明确七部委文件,ICO涉嫌非法金融活动,三类:非法证券发行、非法集资、非法金融交易。所以,ICO停了,交易所也停了。

这是不同的态度,我认为都对。

有人说中国这种方式让我们丧失了在数字货币的主导权,这是瞎扯。美国能主导比特币、区块链吗?这是个无主的、跨主权的系统,美国不能主导它,中国也不能,不存在我们丧失了主导权这种说法。

监管机关分歧的“含义”

值得思考的是,面对乱象和新技术时,我们发现两种不同体系给我们带来监管的分歧。

欧美是普通法系,法律可以解释、按判例来扩充它的内涵,所以Token可以扩充为证券。

但是在大陆法系,证券是什么,法律定义得很清晰,超过了就不是证券,所以我们无法扩展它,我们的监管也无法说你这是涉嫌发行证券,我们就按照证券来申报,因为我们没法对你的项目进行审批。

在中国,法律没有明示,没法做;但在香港、新加坡、英国、美国,是可以的,ICO的Token可以是证券,桌子可以是证券;在大陆法系,桌子就是桌子,如果证券法没有写桌子是证券,那它就不是证券,你得明示才是。所以我们没法在这上面变通,要么你关掉,要么修改法律。

在普通法系,不存在管制经济的概念,你可以来申请,律师与监管机构解释得通,就可以发行。而我们是按照管制的方法来做,只能允许或不允许。

这是值得思考的,当金融科技深入到可能冲击金融体系的基础架构的时候,有时普通法系更包容,大陆法系操作空间更小。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