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陈寅恪《柳传》六四一——罹难(一)、2025、11、3
牧斋顺治三年归常熟,不久,又有罹难。顺四年三月晦日,为官府逮捕,锒铛北行。河东君带病而随,终解祸。先生此处有犹豫,观资料,牧斋之被逮时间、地点皆有舛误。不过先生以为《清实录》有误,牧斋之罹祸,当是黄毓祺案所致。卿朝晖先生等以为牧斋之逮捕,当有顺四年三月、顺五年四月两次之事,然终不知顺四年之事何也。
先生笺释牧斋罹难黄案,首先考证案发时间,其次考证脱祸之有力者,在笺释牧斋狱中赠河东君诗六首,然后是牧斋出狱后待审时之住处,然后就是先生笺释以为牧斋不便写出之帮忙之人。
此章节首先是排除谢升之说,然后才是黄案。
一、谢陛、卢世傕案
(一)案件资料
1、顾苓资料
(1)又顾云美《东涧遗老钱公别传》略云:
(弘光元年)五月初十辛卯夜,上出狩。北军挟之去。(寅恪案:“之”字指牧斋。)以前资浮沉数月,自免归。送公归者起兵山东,被获,因得公手书,并逮公。锒铛三匝,至北乃解归。
(2)邓之诚笺释
寅恪案:送牧斋归者之姓名顾氏未明言,近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 三 钱谦益》条云:
“(顺治)三年正月授秘书院学士兼礼部侍郞,明史副总裁。六月以疾归。是时法令严,朝官无敢谒假者,谦益竟驰驿回籍。归遂牵连淄川谢升案,锒铛北上。传言行贿三十万金,得幸免。贿虽无征,后来谦益与人书屡言匮乏,贫富先后顿异,未为无因矣。”(胡案:p306)
今检《清史列传 七九 谢升传》(参《清史稿 二四四 金之俊传附谢升传》)云:“(顺治)二年正月升以疾剧,乞假。命太医诊视。二月卒。”
据此,谢升病逝时牧斋尚在南京任弘光帝之礼部尚书,顺治三年牧斋归家后被逮北行,非由谢升所牵累明矣。
2、谢陛、卢世傕案及笺释
(1)《谢陛墓志铭》
又检《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四六三》载田雯撰《谢陛墓志铭》(胡案:061本,p498)略云:
公姓谢氏,讳陛,字紫宸,号丹枫,系出江西赣县。明洪武间,十世祖官小旗戍籍德州右卫。甲申李自成陷京师,置贼党,防御使阎杰、州牧吴徽文来德。公流涕曰:主亡天下乱,仇可复也。与州人李嗣晟谋诛之。李云:当告诸荐绅先生。公曰:荐绅先生虽言之,彼虑事熟,凶万全也,狐疑败矣。公仗剑往,众踊其后,遇卢御史世傕云:于思曷维其来?公弗顾。征文坐听事堂,遥望于思(胡引:常叠用“于思于思”形容须发茂密,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走逾半垣,拔角脱距,遂磔裂之。并执杰诛焉。众目眩良久,欲散归。公曰:贼踞京师,散将安往?遂帅众而北,所在收兵,与江表连和,杀贼雪耻。会世祖章皇帝入关,乃上所收印绶。当国者欲官之,不受,归。公自此隐矣。知州某,征文甥也,诛征文时匿僧舍免,后成进士,来知州事,思得公而甘心焉,诬以私藏兵器。卒无以害。公优游里闬垂十年,与年七十以上者十人结为稀社。
(2)《小腆纪传》资料
《小腆纪传 四六 义师一 凌駉传》(参《小腆纪年附考伍顺治元年四月 明贡生马元騄、生员谢陛》及《明兵部职方司主事凌駉》等条)略云:
凌駉字龙翰,歙县人,崇祯癸未进士。以主事赞画督师李建泰军。建泰降贼,駉复临清济宁,传檄山东,远近响应。于是土寨来归者甚众,与德州谢陛遥相应。
又附《马元騄 谢陛传》略云:
马元騄,德州贡生。谢陛,诸生也。奉(宗室)帅鍁权称济王,移告远近,杀伪官。令青登莱诸州皆坚壁自守。(陛即南中讹传以为故相谢升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