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06调经论篇(第12-13段)

2020-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嵘读书

卷十七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第12-13段)

学习时间:2020年6月11日星期四

【原文12】

帝曰:善!阴之生实奈何?

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1,上逆则下虚,

下虚则阳气走之2,故曰实矣。

帝曰:阴之生虚奈何?

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

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注释12】

 1喜怒:偏义复词,偏指怒。

 2下虚则阳气走之:下部阴气不足,阳气就来凑合。

【译文12】

黄帝道:很好!阴分发生的实证是怎样的?

岐伯说:多怒不节制,就会使阴气上逆。如果阴气上逆,下部的阴气就要不足,下部的阴气不足,阳气就来凑合,所以说是实证。

黄帝又道:阴分发生的虚症是怎样的?

岐伯说:喜乐太过,其气下陷;悲哀太过,其气消散。

气消耗,血脉就虚了。若再吃寒冷的饮食,寒气趁虚而充满于经脉,就会使血涩滞而气耗散,所以说是虚证。

【原文13】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

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慄。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

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

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1,

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注释】

 1温气:阳气。

【译文13】

黄帝道:古经上所说的阳虚产生外寒,阴虚产生内热,

阳盛产生外热,阴盛产生内寒。我已听到了这种说法,

但不知其所以然。

岐伯说:诸阳都是受气于上焦的,来温养腠理之间。

现在寒气侵袭于外,就会使上焦之气不能达于肤腠之间,

上焦之气不达于肤腠之间,以致寒气独留在外表,所以恶寒战慄。

黄帝又问:阴虚产生内热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劳倦过度,形体气力衰疲,谷气不足,

上焦不能宣发五谷之味,下脘不能布化五谷之精,胃气郁遏生热,

上熏胸中,所以阴虚生内热。

黄帝又问:阳盛产生外热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上焦之气不畅通顺利,皮肤紧密,腠理闭塞,汗孔不通,卫气不能发泄外越、所以就发生外热。

黄帝又问道:阴盛产生内寒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由于厥逆之气上冲,寒气积在胸中而不得下泻,寒气不泻,使阳气消散,而寒气独留,因而血液疑涩,血液凝涩则脉不通畅,

其脉虽盛大却兼涩象,所以成为寒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