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坛飞将军辛弃疾
1.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很难想像生活在战火纷飞时代之人的悲凉与无助。
同样,生活在江南的达官显贵们,也听不到在金国铁蹄下百姓们的哀嚎与纳喊。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来自金国占领区的同胞叫做“归正人”,觉得他们低人一等,哪怕是辛弃疾这样可以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少年将领。
所以,当怀揣着复国之梦,跨越千山万水,带着叛徒张安国的首级,风尘仆仆地来到南宋地盘上的辛弃疾,并没有受到重用,而是被人以怀疑的目光注视与防备着时,又该是怎样一种心情?
此时的他,又怎会知道,他的人生,在他于五万金军的包围中活捉叛徒,并率五十精兵顺利突围而去时,便已达到了高潮。以后的四十多年岁月中,再也没有那样叱咤风云为国争战的机会了。
人的一生,若在一开始,便走到了最高峰,之后无论怎样,都是在走下坡路,这种感受,又有几个人能够明白!
所以,他以后的岁月中,才会反复回味这一不凡的经历。
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
在他心目中,家中祖先曾做过汉唐时的将军,自己逢此乱世,也应建功立业,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才是正事。至于写诗作词这些文作派,不过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罢了。
但事与愿违,他终究还是没有驰骋沙场弯弓射雕,与金人拼个你死我活,而是成为了一代词坛大家,成为了词坛中的飞将军。
时也,命也,运也!
2.
“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把汴州。”江南的繁华晃花了南宋君臣的眼,他们很快便开始乐不思蜀。而主战派的将领们,则被他们无情地打击和迫害。
孝宗赵眘,这位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代帝王,即便有复国之志,面对这股强大的阻力,也是无可奈何。
他曾于辛弃疾归宋的次年,发动了隆兴北伐,但因所用非人,张浚志大才疏又嫉贤妒能,出兵不足三个月,便因符离之败而折戟沉沙,南宋再次向金国割地赔款,已无再战之力!
之后几十年,南宋都没有了与金国一战的实力与勇气,而这几十年,却是辛弃疾的后半辈子。
他确实是生不逢时。当时祖父辛赞给这个孙子起名的时候,想让他当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却没想到南宋根本没有汉武帝那样的君主。重文轻武的宋朝,怎么会有霍去病那样的人物成长的土壤呢?
历数整个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除了太祖皇帝,哪里还有这样的帝王。
有宋一代,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天堂,却不是武将的福音。不然也不会有杨家将的传说和故事。
所以,祖父的愿望注定无法达成。
所以,北方金国占领区的百姓的纳喊,注定无人聆听。
3.
辛弃疾有个知己好友,叫做陈亮,是浙江人,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北方民众的疾苦,却也一直至力于北伐和复仇。
平生不失复仇志,是陈亮和辛弃疾毕业的写照,也是他们成为知己的前提。
辛弃疾曾写过一首破阵子送给陈亮,也就是陈同甫: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当时是1188年,此时辛弃疾已49岁,所以说“可怜白发生”。
当时的陈亮也已46岁,却还是一介白丁,两考进士两不中,还被人诬陷三次下狱九死一生。
收到这首词以后,陈亮千里迢迢来到江西与辛弃疾会面,这就是有名的鹅湖之会。他在辛弃疾这里逗留了十天,本来还约了朱熹,但朱熹爽约未至。
于是,十天后,张亮便告别辛弃疾,飘然离去。
陈亮走后,辛弃疾十分后悔与不舍,又发足去追,却没能追上,便引出了那五首历史上有名的贺新郎,其中两首出自辛弃疾,三首是陈亮的回复。
4.
辛弃疾活到68岁,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处于被罢官隐居状态。中间有过起复,但时日不长,便又再次被罢黜。
这二十年间,他写过许多首田园风光的小令,也写过许多回忆往昔的作品。
比如这首与客人追忆少年时事的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龇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还有这首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一生理想赴诸东流,一身本领,文武双全,却只能回家种田。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没人买的时候,这文武艺(万字平戎策),却还不如邻居的种树书更有用,岂不悲哉!
难怪他要说“儒冠多误身”!
后世称辛弃疾为词坛飞将军,除却他年少时的那段经历,应该还有他曾在湖南建立“飞虎军”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