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清新语的理事会收稿专题文学社

铃声记忆

2023-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路有你相拥幸福

本文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明媚三月,二中的校园明丽而安详!

一阵铃声从办公楼外的桂花树里传出,带着沁香穿过教学楼玻璃窗飘进教室,正在参加 高三月考的学生闻声动笔开始答题。

这个老古董似地钢环体素日躺卧在废旧物品堆里无人问津,只偶尔从保管室角落里翻出来使用,只是不想重新设置广播语音示程序,也是为了与高考使用一致的信号!

时间象凝固了一样,只听到桂花树林里小鸟的鸣乐和小操场边几个行人细碎的脚步声!

这铛—铛—铛—的铃声是年级主任手持钢筋棒一下一下碰撞吊挂在桂花树上的圆柱形废旧钢圈发出的,清脆悦耳中又有点陌生的感觉。平时校广播是指挥学校运转的主要信号。短暂的音乐旋律过后,听到语音提示。“老师们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下课时间到了,请老师们同学们休息。”

在二中工作了二十年的王老师每每听到这温馨的上下课信号,迈上讲台或合上教案向教室门外走去成了习惯性的行为。也有个例为讲完一道数学题拖会堂的,或课堂任务重提前走进教室。

其实,他调入二中的时候,学校使用的是电铃,那种持续不断的铛铛铛铛……..的声音,没有抑扬顿挫甚至有些低沉,东西教学楼两端教室几乎听不到,常常老师自控上下课时间。虽然后来又添加了几个,那种像铁饼似的电铃发出嗡嗡嗡的声音依然不够响亮。他也记不清从哪年开始这沙哑的电铃被封进记忆,代替它的是校园广播语音糸统。

早在八十年代,王老师清楚的记得那些年上高中、读师范时,学校就使用电铃。伴随着催人的响声,冬天清晨他迟迟不愿掀起暖烘烘的被窝,上午最后一节课他在忍受饥肠辘辘中期待电铃的快点响起!

那年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在一所村级小学。缺少师资的农村只能接受八个老师分担六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学生扒在土坯架起的长木板上听课,冬天里的寒风把塑料蒙住的窗户吹得呜呜作响。下课铃一响,学生争先恐后的拥出教室,做踢健、抗膀、丢草把游戏,只为暖和暖和身子。铃声再次响起时,学生极不情愿地向教室走去,嘴里不断地嘟嚷着值日老师,提早一分钟敲击小钢磨碎块的吊钟!

悬吊在办公室外横梁上的吊钟像个垂暮的老人,每次敲击发出的声音带着哀怨,又仿佛带着哭丧的神情。王老师多么想学校买个电铃,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完成上下课的铃响。可是,经济窘迫的年代,学校用钱的地方太多,哪有精力添置这个自动化电器!

九十年代初,应工作的需要,王老师调到镇初级中学。虽说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可希望学校有电铃的愿望仍然没能实现。

第二年冬季一个雪天的清晨,轮流到余老师值日。他同以往一样去敲击起床铃声,举手去拿吊绳线时,右脚踏空一下掉到两米高的石扛下面。

余老师左胳膊严重骨折,后虽经多次手术治疗,最终落下胳膊伸不直的后症。

他很痛心余老师因为打钟落下的身体残疾,也有埋怨学校没有应有的安全防护设施!这件事后,学校更换成电铃,也加了防护铁围栏。老师们再也不用手持麻绳线去敲铃了,可余老师的伤永远地痛在老师们心里,甚至以后的许多年里都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几年以后,王老师调进城区第二中学。就象工作地点和环境又一次变更一样,铃声的记忆有了新的内容,从最初的自制铁钟到电铃,再到后来的广播语音系统,折射出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夕阳下的镇中心小学一片生机盎然。退休后的王老师在大门外等待接孙女放学,那柔美而亲切的广播语音旋律在校园回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