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易经财经社

[古易原理]十五、成位乎其中

2019-01-02  本文已影响4人  陳_旭_東
[古易原理]十五、成位乎其中

帛书《系辞》说「理得而成立乎亓中」,与今本的「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差不多,只不过好像觉得帛书更言简意赅,更有历史的厚重感。

差不多的语气,无论是流传至今的今本,还是出土不久的帛书,都没有明说是什么「成位乎其中」。

想到这一点,难免感到意外,思考的结果,同样可能出人意料,因为这句话的次序,其实应该是「位成乎其中」,乍看变动不大,实际上区别非常大。好处是避免误认为主角是「易」,翻译成「易成位乎其中」。

基本都是误解。不仅仅是因为《系辞》习惯于主角承前省略,这种理解合乎惯例。而且孔子也同时子曰:「乾坤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许多人迷信,本能的觉得孔子的话就是「理得成立乎亓中」的解释,而且感觉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我们也犯过同样的毛病,感同身受。正确解读「理得而成立乎亓中」,需要一点格外的细心。

「理得」是倒置,并不是完全正常的表达方式,在这样的场合就有理由存一丝怀疑,是不是另外存在一个应该选择这种表达方式的背景?

从「易简」起步,一直到「位」,其间的逻辑路径如果可以回溯,则不能不说是我们得以体悟当时的语言环境的一个合理途径,也许是找到幕后原因的一线机缘。

实际上,《系辞》第一章乃是以「位」开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主要目的当然是告诉我们什么是「位」,也就是下定义。

在定义的同时,不可能不附带吐露一些其它相关的信息。例如「位」产生于「卑高以陈」,也就是「卑高以陈」隐含了「位」是代码陈列的后果。

「位」是新生,而新生意味着独立,独立意味着与其背景的关系的割裂与重建。新年不能用旧黄历,一码归一码。

贵贱取决于位,但是,决定贵贱的原因不一定只有位。例如「天尊地卑」是《系辞》的开场白,基本属性自带,不是后来赋予。《系辞》是不是暗示,这个属性同样基于位?是不是先有了位,然后才自然有这样的属性?

更进一步,如果「卑高以陈」导致「天尊地卑」,那么,卑高是否决定贵贱,贵贱是否同于尊卑?

这些问题之所以集中,是因为「位」出现的这个位置太过于敏感了。它存在于单一元素的阶段,只考量单一元素的特征,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桃花流水春去也,换了人间。

毋庸置疑,元素组合发展到二元的阶段,就几乎没有「位」什么事,这时候的要点是何种元素组合在一起,元素不同结果不同,「位」几乎没有影响力。因此,「四象」阶段不谈位,不是没有位,而是位没有影响力,无需考虑。

《系辞》真正把位列入重点的,是三个位的阶段,就是由两个基本元素,在三个位上组合,形成一个三画的结构。对此,我们总结为「二元三位」,《系辞》以三为极,故称「三极」,还起了一个小名,叫「八卦」。

从画数上算,是三个画,从产生的卦的数量算,是八个卦,所以二者是同一个东西两个名字。这个情况在惜字如金的《易经》里面不多见,是为了从画数与卦数这两个方面,强调「三极」和「八卦」各自不同的重大意义。

周朝以后,几乎丢掉了「三极」,使《周易》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是《易经》发展史上第一个分裂式的、创造性的异化。

三极还有一个俗名「三才」,《系辞》里面只提过一次,《说卦》里面也说到了,这个名字的要点是「位」的上下关系,所谓的天、地、人三才说的就是上、中、下三个位置。暗示有二,一是人在世界上的位置,处于天地之间;二是人的本质,与天、地这两个基本元素完全一样。

所谓的改天换地,好像人是主宰,与顶天立地一样都是想多了,脑子发热的幻觉。

纯粹的就两个代码来自行组合,像二进制数一样的演化,当然会出现「叁伍以变」,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这样产生的集合,应当叫「易数」。《系辞》说是「天下之文」,是为了与「天下之理」区别。因为「易数」无法表达《易经》所需要的「位」,不能一步到位,还差了一个层次。

「易数」里面当然也有「位」,好像也有「贵贱位矣」的意思,就是数位决定大小。但是这样的「位」与《易经》说的「位」不可同日而语。

《系辞》开篇的「位」,是原始状态的位,由此演化后来种种的位。但这是总纲,万法纵然归一,一却代替不了万法。

「天下之文」抽象成「理」,《系辞》名词动用,称之为「极」,如「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和「极数知来之谓占」。以三为极,让位数不达标的数全「极」起来,按三画重新组装,变形、定型,然后才是「易数」。

「天下之文」、「天下之理」、「天下之象」是系列,也是区别,层次分明。其中,「天下之文」是极之前的「数」,「天下之理」是极之后的「易数」,其中的「位」,并非数的自然结构,来历与作用,要比数更高级、更基本、更原始、属先天。

「天下之理」是专属于《易经》的「理」,又叫「易理」,同时也是专为「天地之数」设计的原理。

「天地之数」有十个。一方面,《系辞》破天荒地采取了十进制数加上天地前缀的特殊表达方法,就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其中的「天地」是数的前缀。

另一方面,特别定名「天地之数」,即明示这是由「天地」这两个基本元素组合成的新数。

这八个象加上两个基本元素,就是「天下之理」。能不能直接用天地之数来表达?如果直接用符号,也就是代码来表达,结果就是「八卦」与两个基本元素符号的集合。《系辞》不是没有这样的表达,只是全都误解成了十进制的数。

「天地之数」本质有二,一是结构由「天地」两个单一元素组合而成,二者在「天地之数」这个序列里面仍然存在。二是结构受制于「天下之理」,因此其中的八个象需要「极其数」。

「极其数」的结果,就是确定从一到八这八个数的「象」,即「天下之象」。

「理得而成立乎亓中。」所谓「理得」,就是得理。光有易简不够,还要「位」的理,从而采取「极」的办法予以成全。因此需要从「天下之文」抽象出「天下之理」,这是一个再加工,不是直接「得理」,而是被动的、间接的「理得」,而「理得」的结果就是成就三个位。

位是「天下之理」的自然产物,客观上并非「位成于」何处,而是「成位」于自然。换言之,位并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全都是理的本能演化。

「其中」的价值,反映了「天下之理」与「天地之数」的区别,不仅「量」有不同,理八数十;「质」亦有异,领域两分。

「位」与「象」的距离,并不比「数」到「位」和「天」离「地」近多少,《易经》路漫漫其修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