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果---半部即可
半部论语的意思是:
(1)论语不能全读,半本即可,尽信书不如无书;
(2)离开了当时的对话背景,你读到的论语,只能是“半部”
(3)论语在当下和未来,能够引领和支撑你我,就需要那些能够与时俱进的“那一半”
(4)论语只是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无关,而自然科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论语只能是半部。
那么,哪些“一半”是不用去关注的?
(1)关于丧礼细节的那一部分:儒作为一个主持丧葬的职业,当时有把丧葬仪式过度化的倾向,繁文缛节不说,丧事成为不堪重负,比如三年丁忧,比如要伤心到哀,要吃不下饭,要复杂的跪拜,等等,当然还有物质物料的准备,及其复杂,这一点现在江南/中原一带遗留下来的丧事程序,从头七到七七,基本上不适合当下社会,而且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理应等闲视之。
这一点基督教处理得非常“得体”。应该借鉴
(2)关于做国家领导人,当地方长官的事情,也可以读一半,因为其中有一个逻辑“圣人处黄河清”,现在已经不合适了:一个国家的治理不能靠一个道德修养很高的人,不能希望出现一个明君,这个事情不靠谱。
(3)一些没有对话场景的话,我们也只能读一半。比如“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君子不是有特定用途的器物。这就很纳闷了,无所用的才是君子?是对子贡说的?还是对颜回说的?还是对子路说的?可能其含义都不一样。我们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对谁说的,就无法确定其本意是啥,就会臆测,就会断章取义。
除去了上述三个半部的不要太死守文字,我们就可以带着儒家核心逻辑去读论语,这也许是半部论语的真正读法。
什么是核心逻辑?论语在回答一个问题,
如何活成中流砥柱?学做君子。
什么是君子?智仁勇三者兼备就是君子
如何学做?好学(智:知识)、力行(仁:就是知行合一)、知耻(勇);实际上很清楚的告知,知行合一是核心规章,对内修行是修心,对外修行就是知识获取-----是身心两个方面。
有了这个基本逻辑框架,就可以读半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