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有情趣的书
“能出这样一本有情趣、能让人品味的书,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徐光兴先生在《君子乐:中国古典音乐心理分析》一书前言中如是说。
《君子乐》确实是一本有情趣的书,它从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奢侈”谈起,描述了古代乐器的发达,皇家对音乐的重视,音乐的心理意义;继而谈到“音乐与人性心理”,从孔子的空谷幽兰到伯牙和子期的高山流水,从蔡文姬凄凉的胡笳十八拍到嵇康悲壮的广陵散。有趣的是,徐先生还写到了“音乐与恋爱心理”,所谓有“琴”人终成眷属,比如郎才女貌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当然,其中也有凄美的爱情故事,比如《长恨歌》中的唐明皇和杨贵妃,而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爱情经历更加悲怆,这从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中可进行感受。
中国古典音乐心理分析少不了“名著中的音乐心理分析”,比如《三国演义》之“空城计”中的弹琴退敌是真是假?《水浒传》中“浪子”燕青与名伎李师师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还有《金瓶梅》中的乐事大观赏以及《红楼梦》中的“天书”(古琴谱),最后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和任盈盈的萧韵琴声。除此之外,徐先生还谈到了佛教音乐的文化心理意义,禅与乐在心灵上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中国古典音乐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
在“千古风流的音乐大师”这一章,徐先生谈到了南宋著名词人姜白石,北宋文豪苏东坡,同为北宋文豪的欧阳修,宗教职业音乐家——琴僧以及其中著名的代表性人物——弘一大师。在这一章里,有几则有趣的故事,说明了古琴曲对人心的疗愈作用。
比如,苏东坡听僧人弹琴,曾作《听僧昭素琴》:“至和无攫醳,至平无按抑。不知微妙声,究竟从何出。散我不平气, 洗我不和心。此心知有在,尚复此微吟。”从诗中看,这僧人素昭的琴技实在高超!你看他在弹琴,却又好像不在弹琴,手不在动啊(无攫醳、无按抑)!连苏东坡也不知道这微妙的声音是从哪里出来的。不过,这“琴声”却能消散不平之气,洗涤不和之心。
而对此欧阳修更有体会,好友杨君远去东南千里之外为官,他曾作了一篇《送杨寘序》为其送行,文中写道:“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因为他知道,这位友人去那偏远地方,心中肯定有所不平,而且他从小体弱多病,南方又缺医少药,风俗饮食也两样。“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换句话说,他担心这位朋友撑不了多久啊!然后他话锋一转:“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他这不是等于根据自己病愈的经验,给远行的朋友开了一副“乐方”(药方)吗?
确实,音乐是可以当作“音药”的,这也是《君子乐》中最具原创性的一章——“中国民乐疗法探究”所讲的内容。徐先生分别论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和健康”“民乐疗法的基础理论 ”“民乐疗法对心灵的诠释”和“身心健康之道的‘音药’”。其实,音乐对人心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古代伟大的音乐美学论著《乐记》开篇有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从乐的字源“樂”和药的字源“藥”,或许也可以看出音乐是可以当作“音药”的。
徐光兴先生早年就有一篇文章名为《音“药”疗法》,他认为音乐疗法实质上是一种音“药”疗法。“音‘药’疗法中的音乐,是顺应自然的音响(如潺潺的小溪流、林中的鸟鸣等),给人一种整合性、调和感和安心感,使人的想象力、潜在能力能够被发掘。它又能对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调和,使大脑的电波呈现α波或θ波的状态展开,使人提高智力,获得心理的解放感和精神的创智力。音‘药’疗法中的音乐能给人体的生理组织以良好的刺激,它的节奏和旋律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使人体细胞生存活性化,具有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在上面这段话中,徐先生略论了音‘药’疗法的作用机制——音‘药’疗法中的音乐与人体生理是相通的,因而能起到治病和调节的作用。而在《君子乐》这部专著中,徐先生又强调道:“东西方的音乐疗法中的‘音药’是不同的。西方的‘音药’,是针对病理、变态和身心疾患为主;而中国的‘音药’,是一种‘大药’,针对的是人生的幸福、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身心道德修养的。西方的‘音药’是一种让人不疯狂、不变态、身心健康的科学与技术;而中国的‘音药’是一种让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价值,激发生命力的文化方式。”
最后一章徐先生谈到“品茶赏乐心自在”,有趣的是“四季听茶,精彩人生”这一小节,比如:春乏,宜喝花茶,喝花茶,听竹笛和扬琴;夏热,宜饮绿茶,饮绿茶,听箫声和古琴;秋燥,饮青茶,即乌龙茶,听琵琶或古筝;冬寒,宜喝红茶,宜听戏曲,如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四川琴书。读罢,不禁觉得一年四季变得这么美好,让人能够享受这个季节并且期盼下一季节的不同!
这是一本谈中国音乐疗法的书,更是一本有生活情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