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前言

2018-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Feisty

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二版(修订版)

关键点:

世界各国对设计理论的重视是从1973年开始的,美工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能源危机的讲话,因为能源危机的解决需要设计的直接参与,从那个时候起,设计史论就不仅仅是“象牙塔”中的研究,而是关乎社会的重要议题,设计界也对设计理论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了。

摘录:

现代建筑的出现也是在这个时期,共同的背景是城市化在西方国家的形成和蔓延。欧美的工业化导致了城市化,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上最重要的消费群体。


这个背景下,一大堆搞建筑的也搞了很多工业设计的产品。

要严格的把建筑史和设计史分割开来并不容易。现代建筑和现代产品/现代平面之间有许多重叠的部分。也有许多处于同一批人,同一个运动的情况。因此,一本现代设计史很难不谈及建筑和流派。
许多设计活动本身就是相互交叉发展的,包豪斯既是建筑的,又是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的探索中心。它还包含实验摄影/电影的探索在内。


但是,建筑是建筑,产品是产品。——两者之间是有巨大差异的。

感想
前言是编者对自己对这本书「如何被写出来」的一个梳理。从前言列举的大量书籍文献可以知道大神就是大神,就凭啃下这么多书......大佬也不是常人能当的。
作者提到了除了看了大量的现代史著作,还要收集众多历史上重要的设计文献文选,还要对设计思维方法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综合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批评,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书的每一个方面作者全面细致的给出了所有的书籍清单,仅仅文末列出的参考书目多达35本。
记得某本书讲读书,如果一本书你觉得实在动人,还想多看一点,就看看作者喜欢看的作者和书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