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礼尚往来,而是互惠焦虑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家有俩男宝

这不是礼尚往来,而是互惠焦虑?

引言-你小时候有没有被教育过,去别人家做客要带礼物;接受别人的礼物要还礼,要懂得礼尚往来。

承妈小的时候,家里穷,如果收到别人礼物,第一感觉不是开心,而是会掂量礼物的价值,以及自己要还一个什么礼物给人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从来不会主动请人吃饭,如果别人请吃饭了,就一定要回请。我一直以为这是礼尚往来,直到最近听到一个名词:“互惠焦虑”。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宁愿去那些店员看起来比较冷漠的店,而不愿意面对热情的店员,会不好意思让她帮你拿衣服试穿,没有办法面对她的笑脸说:“我不想要。”

同事聚餐,会提出AA制,如果是不熟悉的人请客,会想要拒绝参加。如果某个人提前付账,会觉得很焦虑,内心不舒服。

这些都是互惠焦虑的表现,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懂得礼尚往来的同时,而不至于互惠焦虑呢?

1.    如果喜欢别人的玩具,可以询问人家是否愿意和你交换玩具玩一会,如果别人不同意,要停止,不能强行交换。

2.    如果同学邀请一起玩,适当准备零食,不必一定要回请。

3.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求助,相信他们很乐意帮忙。

4.    当别人帮忙的时候,如果你确实需要,就欣然接受,而不是计算你是否有能力下次帮回别人。

5.    当你帮忙了别人,如果只是举手之劳,那么不要在意别人是否回帮于你。

“我只要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考试和认证,内心就焦虑无比。”但是孩子已经生了,就要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育孩子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