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光

读书笔记2019-05-01《中国哲学简史》(一)

2019-05-01  本文已影响2人  1404de130f2b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 哲学之于中国文化=宗教之于其他文化

2.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对哲学的性质和功用的一般性讨论:哲学、各种观、为学为道、道德价值与超道德价值、宗教与科学

1. “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反思的思想。”

2. 宇宙:人生的背景、演出舞台;知识:思想的内容 “思想我们的思想”

3. 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哲学是反思的思想,就是思想“思想”(知识)的思想。

4. 每种大宗教=一种哲学+一定的上层建筑

5. 人们习惯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儒家不是宗教。

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老庄讲,生而有死是自然那过程,人应当平静顺应)道教教义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佛学和佛教也有区别。

6. 高于到的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的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

中国人不关心宗教,因为中国人是哲学的,在哲学里满足了对超乎现实的追求。

7. 中国哲学的功用:为道。

为学的目的是增加积极的知识(关于实际的信息),为道的目的是提高心灵的境界。

8.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积累的迂回的道路)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中国哲学的精神。先了解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

1. “有各种的人。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

2. “人虽有各种,但各种的人都是人。”

就一个人是人来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成为圣人。圣人的最高成就:个人与宇宙的同一。

3. 出世的哲学:脱离社会、脱离生。(佛家,生就是人生苦痛的根源)

入世的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讲超道德价值。

4. 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孔孟儒家)。实际来说,既入世又出世。

5.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

6. “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一样。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

如何统一起来,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

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7.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圣人的人格:“内圣外王” 内圣:修养的成就;外王:社会上的功用。

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

(类似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 长期的哲学训练,使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

8. 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

9. “在极短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金岳霖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两个困难:语言障碍;

中国哲学家关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思想。

1.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2. 语录、信都是哲学。

3. 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

4.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