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发家(败家)指南

2023-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第五公子

《历史因果录》

张文瓘(音灌),唐高宗时宰相。

张文瓘自幼丧父,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顺友爱而闻名。贞观初年张文瓘参加科举中第,后补任并州参军,受到名将李勣(音绩)的器重。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张文瓘升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宰相)。

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张文瓘任大理卿,保留宰相职权。张文瓘到任仅10天,就裁决疑难案件400余件,而且全部公平合理,被判有罪之人毫无怨言。

大家都称他执法公平宽厚。甚至当张文瓘患病时,在押犯人纷纷斋戒祈祷,愿他能早日康复继续管事。公元675年,张文瓘调任侍中,大理寺的犯人听说这一消息后,竟然纷纷痛哭不已。张文瓘深得人心竟到了如此程度。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三座宫殿,又征讨四夷诸国,官方马厩里养马1万多匹,国库渐渐空虚。张文瓘进谏说:“臣听说教化与治理应在未乱之前,保国安邦应该在没有发生危机之时。

民心无常,只会归心仁政。希望陛下安抚百姓,不要让他们劳而生怨。隋朝的教训就在不远,不可不察。”唐高宗听完之后,于是削减了几千匹马。

当时,政事堂(宰相办公处)的膳食非常丰盛。曾有其他人想要降低办公膳食的标准,张文瓘反对道:“这是皇上重视中枢机构政务,厚待贤才的表现。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宰相职务,就应自行引退辞职,没必要减削公膳来博取虚名。”

后来新罗国(朝鲜半岛)反叛,唐高宗打算讨伐。张文瓘当时患病在家,他抱病求见唐高宗说:“近来吐蕃侵犯边界,新罗虽然没有归顺,但没有侵犯我们,如果东西两面都要讨伐,臣担心百姓无法忍受,请陛下息兵,休养生息以安百姓。”唐高宗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公元678年,张文瓘去世,享年73岁。张文瓘担任宰相时,四个儿子张潜、张沛、张洽、张涉也都同朝为官。张潜官至魏州刺史、张沛官至同州刺史、张洽官至卫尉卿、张涉官至殿中监,父子兄弟五人,一人宰相,四人三品,因此人称“万石张家”(高级官员俸禄为二千石)。孙子辈也大多在各地任职……

顺便说一句。

西汉时有个典故叫“高门待封”,说的是小吏于公一生断案无私,生前就扩大里坊大门,以待子孙将来受封后高大的马车可以通过。后来于公的儿子果然做了宰相。

功利点说,公务员或官员其实最容易积福,也最容易造业,而且他们所积之福或所造之业较之常人要大得多、快得多。

民国时期高僧,佛教净土宗第13代祖师印光大师曾说:“有权力的人,救人救世容易,害人害世也容易。如果用害人害世的手段得到权力,期望用来救人救世,那还不如秉心慈善,随分随力的救人救世,这样只有益处而无损害。

如果贪慕权力而想得到权力来救人救世,请细想这种大权力能平白得到吗?果真实心修行,虽然没有权力也能救人救世,只是不像有权力的影响那么大而已。

然而果真有了权力,纵然能做救人救世之事,但想要他专注此道,不造恶业,今天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富贵令人迷,可怕到了极点。平常人手中或有一些转交的钱财,还不是自己的,心念就开始转变,继而做各种恶事。何况真有大权在握还能不变心的,能有几人?”

所以,如果本文有幸被公务员、官员或从事公共服务的朋友们看到,希望他们明了,他们的一言一行不止影响自己,更会影响子孙后代,而且也许比常人更快。如果借此救人救世、行善助人,那真的是事半功倍,功在当代,福在千秋!

(史料选自《旧唐书·张文瓘传》)

附印光大师原文:

有权力者,救人救世则易,害人害世亦易。若以害人害世而得权力,以期救人救世,固不如秉心慈善,随分随力之救人救世,为有益无损也。倘慕权力,而欲得以救人救世,请细思此大权力,能平白而得乎?

果真实心修行,虽无权力,亦能救人救世,但不能如有权力之广大耳。然果有权力,纵能行救人救世之事,欲其专注于道,不造恶业,则今无其人。富贵迷人,可畏之至。

平常人,手中或有转交之钱,尚非己物,则心念便变,而为诸恶。况真有大权,而不变其心者,能有几人?(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沧州居士书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