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楚人的那些事儿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29人  故紙堆裏寄此生


百度图片|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细读宋玉《对楚王问》

1.原文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pù qí)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ní),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文选·对楚王问》:萧统(编),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08月,第1999-2000页

2.校勘

《文选考异》:「而鱼有也」袁本、茶陵本云「鲲」善作「鳞」。案:所见传写误,尤(尤袤)校改正之也。

校勘语及以下《释义》均转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文选》。此书以胡克家重刊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出版。胡克家的《考异》十卷,则分别附在所属篇章之后。

3.释义

部分注释为本人所加。

1)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遗行,可遗弃之行也。《韩诗外传》,子路谓孔子曰:夫子尚有遗行乎?奚居之隐。

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大概有一些可遗弃之行(不好的德行)吧?(不然)为什么国中士大夫与民众百姓都不交口称赞(非议)你如此之甚呢?

2)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宋玉回答道:是,是的,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希望大王能够宽恕我的罪过,让我把话说完。

3)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古代有宫、商、角、徵、羽五声;后又增加变徵、变宫为七声。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史记·刺客列传》

有位外地人在郢都唱歌,他刚开始唱的是《下里》《巴人》,(由于曲调简单通俗)国都中相聚而跟着唱的有数千人;

当演唱的是《阳阿》、《薤露》时,国都中相聚而跟着唱的减少到只有数百人;

当演唱的变成《阳春》、《白雪》时,国都中相聚而跟着唱的只有几十人;

(等到变成更复杂高雅的曲调)引用商声,刻饰羽声,杂以流转的徵声,(此时)国都中相聚而跟着唱的不过几人而已。

也就是说,其曲愈高深,其和者就愈少。

(4)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所以鸟中有凤鸟(与燕雀之别);鱼中也有鲲鱼(与小鱼之别)。

凤皇之鸟可以向上飞至九千里,穿过云霓,背负青天,翱翔于高远的万里长空。

而那些在篱笆间飞跃的鷃雀,又怎么能知道天地之高远广阔?

鲲鱼早晨从昆仑山山脚出发,中午躺在碣石山上休息,傍晚在孟诸大泽歇宿。

而那些生活在咫尺之深的小鱼,又怎么能知道江海之宽广?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庄子纂笺·逍遥游》:钱穆(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01月,第3页

《尔雅》曰:河出昆仑墟,色白。郭璞曰:,山下基也。

,晒。,鱼脊鳍。孔安国《尚书传》曰:碣石,海畔山。

尺泽,言小也。,小鱼。

(5)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因此,不仅仅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士人也有(高人与俗人)之区别。

像那些圣人,都是拥有着伟大的思想与美好的德行,超然脱俗,遗世独立。

而那些世俗之民,又怎么能知道并理解微臣的所作所为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而鱼有也」李善作「而鱼有也」。误。曾子曰:闻诸夫子曰:羽虫之精者曰虫之精者曰。《淮南子》曰:孟春之月其虫。许慎曰:,龙之属也。

瑰琦:本指玉石。此处名词用作形容词。(像玉石一样)美好珍奇,奇伟独特。

4.赏析

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文。

——《文心雕龙今译·杂文第十四》:周振甫(著).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05月,第124页

宋玉的《对楚王问》是用来申明自己的志向的,原因则是被世俗诽谤。

刘勰并认为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等都是这种对问体的继承。

全篇一问一答,重点在答。

宋玉首先通过外地人唱歌与郢都附和者的多寡,引出「曲高和寡」的论点;

接着用凤皇与鷃、鲲鱼和鲵两组鸟鱼对比,引出圣人与世俗之民也具有同种分别的论点。

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表现自己的高洁与卓尔不群。

本文特色在于文辞流丽,颇有辞赋铺陈,骈文对仗的意味,感染力强;答问井然有序,始创「对问」一体,具有与人辩论但又没有咄咄逼人的风味。

无愧后世辞赋骈文的先声。

用辞赋之骈丽以为文者,起于宋玉《对楚王问》。

——《艺概注稿·文概》:刘熙载(撰),袁津琥(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02月,第72页

楚王问他有不检点的行为吗?宋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类比,委婉曲折,一步一步,不言自明。这种不直接说出而让听者自己领会的答问方式,与中国传统诗词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实质一致。意会比言传更令人心动。

其中「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先假设自己有罪,后退一步,最后通过后面的论证,推翻先前的罪状,十分具有说服力。这里似乎还可以读出宋玉对楚王的劝谏:不要轻信谗言。劝百讽一,有一点讽刺意味。

(1)这篇文章反映了楚国的朝政问题——小人当政,贤人被谤

与屈原时一般无二,并且宋玉相传又为屈原的徒弟。师徒两人可谓「同甘共苦」。

(2)引出文学中的「雅俗」之别

宋玉以客人的歌唱,以及郢都人唱和者多寡,引出乐曲的雅俗在于读者(接受者)的欣赏水平。正如高山流水之于伯牙子期。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后世遂以《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3)影响后世文学批评

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杨》,宋玉所以伤《白雪》也。

——《文心雕龙今译·知音第四十八》:周振甫(著).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05月,第439页

刘勰在这里强调读者(接受者),抛弃内容深沉的经典著作,反而追求浅薄的文章。与当今一些人热衷畅销书、成功学等寡而无味的文章类似。

但是不管你喜欢的是俗或雅,根本原因都在于读者的欣赏水平。识鉴水平提高了,某些文章自动会退出你的视线。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文选·文赋(并序)》:萧统(编),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08月,第768页

陆机认为一篇平庸的文章,如果能写出某些警句,则能使文章增采。犹如《下里》鄙曲中有了《白雪》雅音的帮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