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001读书实践:《简单的逻辑学》-1

2016-07-01  本文已影响58人  小西西空间

本来今天是要写《断舍离》这本书的实践的,第一节已经成形了。在考虑之后决定将它暂缓,还是先梳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吧,以免自己犯下一些逻辑上的错误。

既然要梳理的是逻辑,那自然是选择逻辑类的书籍读起。遗憾小海没有系统的被教授过《逻辑学》,所以选择了这本几年前买回来束之高阁的畅销书《简单的逻辑学》。

也许在这本书之后,能够对逻辑学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寻觅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它、系统的学习它。

这些以后的事就不得而知了,先做好手中的这件事吧。


本书的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作者在开篇讲解了三个学习逻辑学的要点分别是:

1,对语言保持高度的敏感,因为逻辑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2,对身处其中的世界保持正确的认识,因为逻辑来源于现实。

3,要深刻理解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相互作用的方式,因为逻辑要反映现实。

在掌握理解要点的基础上,作者对“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展开说明。作者共列举出十个“准备”,今天小海写下前两个:

1,全神贯注;

2,确认事实;

全神贯注:

小海认为,我们有时候以为全神贯注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认真看书、认真做作业、认真上班等就是全神贯注了;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尤其在快速刷新微博微信朋友圈信息爆炸的今天,一个人要保持一段时间的全神贯注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不信的话,你可以设25分钟的倒计时(一个番茄钟)去尝试做一件你想做且没有人催促你做的正经事,当然你非要说耍朋友圈、打游戏是正经事我也没办法;尝试25分钟全神贯注不走神的写一篇文章、读一本书、练一篇字、学习一个你长期以来想学的什么技能,期间不走神、不妄想、不觉得无聊、不被人打扰、不找借口去上厕所、不找机会去给自己倒水、不削笔、不看手机,如果没有刻意练习过“全神贯注”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想具体的试试看,可以参考看看另一本书《番茄工作法》。

回到本书中来,为什么要全神贯注?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每个眼前的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尤其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我们忽视了其中的特殊性,而全神贯注就是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怎样保持全神贯注?

使用观察与注意力,对每个环境以及组成环境的每个要素都做出敏捷主动的反应,不被动接受,不对周边的事物漠然处之,用心去看,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忽略。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对这个“全神贯注”望而却步了,小海用S君的话说:不要一来就想做不到,去想一想如何能做到。(Scalers:你不能践行的道理,都不算懂的道理)

确认事实:

什么是事实:

既成的,尤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需要我们主动去认识。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的形式:

事物和事件。

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要存在无形的事件,有形的事物是其基础。

确认事物的方法:

只需实地去考察,或者间接通过值得信赖的人口中去证实。或者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投身其中,如果不能,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确认事件的方法:

若当直接证据法实效时,只能求助于一些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的事物,认真审查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

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

源于主观体验的主管事实,在通常条件下是主动呈现的,但是,由于大脑的自我错觉或理性化思维机制,人们甚至可能无法去人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

看到这里,小海想起之前看过关于方舟子与韩寒论身高的一则新闻,一个人的身高作为客观事实,尽然也可以被人利用忽悠到一大帮无知的看客持续评论热炒,由此可见:有部分人对“确认事实”的能力有问题;部分炒作者的忽悠能力之高强;

想学忽悠技巧的读者,小海在这里推荐一份电子书可以看看《忽悠的原理与技巧》(作品简介:这是一部关于网络舆论的科普作品,它从质疑韩寒一事谈起,讲述在网络公共议题上,操纵舆论的种种手段。)


因为时间的原因,今天只能写其中的两点 ,文中涉及的推荐,感兴趣的读者请自行搜索阅读。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

希望小海,不要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今天就聊到这里了,明天再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