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
普通人的故事值得记录吗?
也许有,也许没有,我没有答案。但更好的问题是,谁来写。
听到这个故事,我更困惑了。这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故事,问题是,没有编剧愿意写,不是故事不好,而是,缺乏好故事必要的冲突。它太完美了,怎么能完美到毫无瑕疵。
听高总和郭总平淡讲述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获救之舌》《斯通纳》。后者至少有遗憾,前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个故事谁来写。
我写不了,但我觉得很值得记录。
只需要3个问题就知道这故事的概率有多低:
- 和同学创业不散伙的概率有多低?如果是4个人两两组合呢?
- 校服到婚纱不分手的概率有多低?如果是3个男人和1个女人呢?
-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2.7年,25年是什么概率?
如果,以上这3条同时满足呢?
高总主动说,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是两口子。我笑了,确实非常像。从气质到面相再到相敬如宾,没办法不像。
人物关系不算复杂,故事脉络也很清晰,应该可以几句话交代清楚。
高、郭、李是老乡,李和陈是同班同学,4人是校友。郭和李是校园恋人。毕业之后,郭和李结婚,创业开公司,一年后1998年李和陈合伙开了另一家公司,郭和高继续以前的公司。
25年后的今天,在郭家驴肉店里,我们点了驴肉,驴板肠,驴灌肠,蘸着芥末和姜汁,听了这个故事。
两个公司扛过了25年,赢过99%的中小企业。一对夫妇从校园到家庭,和睦如初。三家人从同学到伙伴,比家人还亲密。
高总略带嫌弃的说,她家出了事,她家里人找我处理,不找亲戚。说完看了郭总一眼。我说是啊,你们相处的时间比家人可长多了。
这故事寡淡到毫无波澜,我很不服气,总想挖点什么出来。“就没有过闹到崩想散伙的时候吗?”
“吵架当然有的,说气话不想干了多的是,但闹一闹又回来了。”这我信,没有闹过才奇怪。
挖不出八卦,也深知这故事无法复制。
3个问题能坚持一个都算厉害,何况是3个。这是个好故事,但且不说有没有这样的幸运,实在没什么人愿意这样坚守吧。
谁会愿意像他们一样,一生就这样只做一件事,而且并不是艺术,而是普通平凡的生活?我是没办法的,久了总会腻总想要有点改变吧。
而我又实在没办法说,像他们一样过这样淡定普通的一生,与过体验式的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的一生,哪一种更好。
只是,大多数人既没有这样平和的心境也很难有这样的幸运。而更多人兜兜转转之后或许会像蒋方舟一样发现,“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是一种奢侈。”
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象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
故事发展到现在,该经历波澜和转折的时机和年龄已经过去,大概率,他们会继续这个故事,直到暮年。到那个时候,这个历经时间的故事,或许值得来书写了吧。
尽管,我依然确信,读到这个故事的人,也未必愿意这样选择,就像当年读《奇特的一生》,我满脑子都是,这样的人生真的有趣吗。
但内心又不得不承认,如果真如柳比歇夫一样热爱,过这样的一生有多好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4607748/04ca8081eebb8fb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