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报道手记 | 豫章书院:被“囚禁”的青春,被忽视的囚所

2017-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鹿十茵

一、

2009年,柴静及其制作团队曾做过一期节目:《网瘾之戒》。她们走进临沂网戒中心,调查电击治网瘾。

在那之后,杨永信这个名字,以及其背后的网戒中心,进入大众视野。

舆论一度沸腾。人们抨击“杨永信”们的暴虐、家长的不负责任。同年,卫生部一纸禁令,叫停了电休克治疗仪在网瘾治疗中的使用。

人们为此叫好,以为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胜利”。却唯独没有尝试探讨过:我们该如何让此类悲剧不再发生。

2016年,杨永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他将所谓的“电休克治疗仪”换成了“低频脉冲电子治疗”。而“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连名字都没换,继续开着。

2017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书院再度刷新了人们对网戒中心的认知。在封闭式管理、军事化训练的“古代书院”中,幽禁、暴力、洗脑、丛林.....禁锢着一群孩子的青春。

8年过去,世界已经换了一个样子。但对于网戒中心、家长、孩子之间的博弈而言,时间仿佛凝固了。

8年之前,柴静在《南方都市报》上发表了一篇采访手记,讲的就是“网戒中心”调查的片子。她在文章中提到一个接受点击‘治疗’的小姑娘,那姑娘跟柴静在中心采访的孩子一样,回答得滴水不漏,一字不差。“不怎么疼,就像针灸一样”“不超过5毫安”“疼可以让人清醒”。

在柴准备结束采访时,姑娘的眼泪流下来了。

“你为什么痛苦?”

“我没有”

“为什么哭呢?”

“我没有”

姑娘面色平静,声音没有一丝抖动,只是眼泪顺着脸流下来

“你在流眼泪”

“我愿意留在这儿”,姑娘说。

二、

在豫章书院报道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也遇见了这样的孩子。他们在微信群里为书院开脱,认为“惩戒”是必要的手段。

其中有一个男孩子,进入书院的时候和大家一样叛逆,却随时间推移,接受了那里的规则,并且懂得利用这套规则为自己铺路:讨好书院最高“领导”山长,毕业后留下成为教官。看到他的朋友圈晒图,和山长站在一起,笑容满面,“感谢山长对我的教诲”,他配文说。

我始终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对此负有责任。无论是女孩的哭,还是男孩的笑。

采访中,我被巨大的压抑感笼罩着。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程昊”的男生。

他在电话那头讲述着在豫章书院遭遇的一切:被关在十平方米,无窗无光的房间里整整七天,期间没有任何人跟他交流。来送饭的老学员“像是看到动物园的笼子里又来了一只新动物”。之后的生活,枯燥、压抑、恐惧,书院的暴力惩戒让他不敢反抗。

他选择了另一种逃离的方式。

孩子说,书院里有位教官有同性恋倾向,后来成为他的班主任,对他很照顾。在每周的考评评分中,会为他打出最高分。晚上班主任和他住在一处,要求他和自己同睡一张床。男孩同意了。

“他摸我的大腿,我假装睡着,不敢发出声”。得益于这层暧昧的关系,男孩在三个月后得到“请求父母接回”的权利。

出来后,男孩把班主任的联系方式删除了,并且在网络爆料中提到他。

“他有跟你交心吗你觉得?推心置腹?”我问。

电话那头的男生沉默了数秒,语气低缓:“有过。之前他说过一段时间会来我家乡的城市发展,说我们俩再见面,再重新认识”。

“那你怎么回答的?”我问。

“我当时为了讨好他,没有明确拒绝。说等我出去再说,再联系。”男生笑着说到。

三、

这段细节我在发表出来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到。一是因为无法求证,二是我觉得这孩子有些走在“边缘”,因为如果觉得有“话语权”后就有“寻仇”的权力,那是另外一种恶。

网戒中心如同一个虚拟的“集中营”,身处其间会看到各色各样的人性。我们都无法预判,这些走出来的孩子,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中,是否会无意识地模仿学校的教官、山长、学长,是否还会信任他人、拥抱善良。

如果他们不幸,始终被心里的阴霾囚困,那么凶手除了暴虐的教官、书院“丛林”般的规则、不负责任的家长之外,也许监管缺失的有关部门也要对此负责。

在位于全国各地的相关网戒中心中,类似豫章书院的体罚必然存在。如何让这类机构得以规范,如何让孩子们“安稳”度过叛逆期,如何让平等沟通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对话的前提,或许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难题。·

8年前,柴静所做的那期节目播出时,我刚刚读初一,跟在一群比我年龄要大出两三岁的同班同学后面,显得又弱又小。那时候我暗自决心:“一定要变成熟,跟他们平等对话”。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里,我早熟、敏感,显得少年老成,却在被人夸“聪明”、“比年龄大的同学都厉害”后,黯然逃开。因为我知道,那背后是另一种牢笼。

8年后,我18岁,以实习记者的身份跟各种人相逢、交流,努力试探着通往他们内心的大门。无穷无尽的新闻故事让我重新“长大了一次”,逐渐跟年少的自己和解。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从豫章书院出来的那些孩子们,也能放下内心的疏离,重新接纳这个世界的美好和阳光。

而我们要做的,是继续追踪报道下去。

希望8年后再回首,豫章书院是最后一个“网戒噩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