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的经验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读书笔记

2019-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蒋不素小蒋

注:此文有大量原文引用,但并无牟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本人下架。另禁止转载。


[格式]

原文摘录

我的批注


造型 vs 空间


社会上重视建筑的造型,轻视空间的感受,就是因为大家多半对空间反应迟钝。所以一位专走外形的建筑师,虽然是很差劲的空间构想家,却也可能为大众接受。近年来为大家视为奇才的建筑师,弗兰克盖瑞(Frank Gehry),就是一个以奇形怪状成名的例子。他的毕尔包美术馆的内部空间非常平凡。可是早一辈的建筑师,如弗兰克・菜特,就以创造内部空间经验为主要的目的。

其实我也是比较重建筑的造型而忽略空间。就像对一个女人,外表永远比内涵更能吸睛。

联想到我出去旅行,看到著名的建筑,更多的是在外面拍个照,宁愿不买票进去参观。

建筑与艺术的高低


今天的话来说,琴棋书画是高级艺术(high arts),而建筑充其量是民俗艺术(folk art)

为什么过去的建筑看上去大同小异呢?因为都是由师傅传承的,有些聪明的学生也会有些改进,但那是在技术面上,演变非常缓慢。清朝近三百年,清初与清末的建筑要专家才能分辨。

所以要辩证的看待故宫的创新,还是很有限的。

高级艺术也有师承,却有较大的自由度。做弟子的总以摆脱师傅的风格为最高的目标。这是因为高级艺术不是为物质生活而创造的,它要求精神上的满足。

古代的希腊与罗马与我国没有太大的差别,建筑原也是匠师的产物。到了公元前 5 世纪,雅典确定有了建筑师。何谓建筑师?就是有名有姓的匠师。可是匠师而能留名留姓是建筑发展史很重要的一步,因为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却始终没有走上这条道路

Building vs Architecture


在英文中,建筑物(building)是工程的产物,建筑(architecture)是有美感价值的建筑物。

通识教育


抱着通识的心情去学专业才是正确的态度。这样说,并不是要你不重视专业,而是自专业的学习中,注意通识的精神。何谓通识精神?就是置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些原则、原理。

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念书只念经书,考试只考作文。那时候并没有专业教育,可是有些水力工程、建筑规划与设计,在今天看来是很专业的。是什么人做这些事的?主其事者都是官员,他们都是一篇文章考进来,再经过历练,被派去负责工程。一篇文章能看出什么?是见识,是推断事理的能力,是组织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就可以组织工匠,完成工程上的建设,达到安民的目的。

表达很重要


表达是与人沟通、使人了解的技术,这是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很需要,而且很缺乏的。在媒体主导的时代,其重要性更是加大。

个人风格与集体风格


但是你要知道,个人风格的建立只是建筑独特风貌的一部分原因。在建筑上,集体的风貌比个别的风貌重要得多,只因过分的商业化与个人主义化,才产生盖瑞之类的建筑师。在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历史的风貌与民族的风格才是更重要的。到此,话又说回来了,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现民族的风貌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


其实有很多建筑系的毕业生走上了管理的道路。有些同学考取特考,进入政府机关,慢慢就成为了建筑管理的官员,甚至可以成为高官。他们被尊为建筑界的政府领袖。

建筑学教授的一些东西对管理很有裨益。

以建筑师必须同时具备艺术家与商人的性格。

但不要完全是商人,毕竟世上成千上万平庸的建筑物,大多出于商人建筑师之手。

后现代 = 多元价值

你看每样东西都有缺点,就是创意思维的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