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仓央嘉措
十诫诗(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近几天,一直在读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当他在政治斗争的刀光剑影中走向青海湖时,我的心反而释然了。那海水深处,定是星光灿烂,宛若天宇!
我相信青海湖的浩荡无边,包容万物又自由纯洁的状态定是活佛最好的归宿。
三百年,他依然站在雪山之巅,冷眼看这世间的繁华与萧索。
三百年,仿佛只是一瞬间,他穿越时空,指若莲花,轻轻一点。
三百年,仿佛只是一段旅程,他在路的尽头,衣袂飘飘。
三百年,更是一段修行,我在起点,燃起心香一瓣。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当读到这首诗时,我的内心是震撼温暖的。他希望自己佛法进益,可若入山修行,就见不到自己心爱的人,在佛法与情人之间,该如何选择呢?能把情人和佛法放在同一地位,可见仓央嘉措内心的爱多么挚沉热烈。可他是活佛,注定不能与凡人相同。于是白天他就是高高在上受万人景仰的僧王,晚上是流连街市的风流倜傥的少年郎。“别看高座上人,多情风流浪荡,他的所欲所求,与凡人没有两样”
“人 间烟火”是仓央嘉措内心真正的向往。
六岁时他被迫离开慈母前往桑巴寺学习经法。清早,喇嘛们聚于松林间念诵经文,在这寂静的山林之间,神灵隐迹于山泉草木。对于我们伟大的诗人来说,他最大的苦恼就是想家,他想念温柔的阿妈,想念亲切的姐姐,想念忠实可爱的小狗,还会偷偷想念美丽的卓玛!
十五岁,他被尊称为活佛,被送往布达拉。拉萨,遥远的城市,他隔着草原与雪山无数次凝视的城,那是他的向往。但他有一个梦,梦中绽放着情爱之花。
卓玛,卓玛,有着月亮般皎洁容颜、太阳般明媚光辉的卓玛,你在哪里?
“我不去布达拉,我不要离开……”声声呐喊,催人泪下。
此行一去,无法回来!他缓缓走着,走过雪山,走过草原,走过青海湖畔……
巍峨庄严的大殿,匍匐脚下的信众,这不是他所追求的生活!他再也回不到那绿茵茵的草原了,但心可以。许多可以回忆的事,可思念的人,这些回忆有凄苦,有甜蜜,能陪伴这深宫里孤独的少年。
当有一天,他得知心爱的卓玛受他牵连,被第巴指给了蒙古王子做王妃,他流泪了。
经过了几百年,他孤独的脚步声仿佛依然在布达拉宫寂寞的回响,我多希望他能停下脚步,因为读到此处时我的心被击打得太疼,太疼……
活佛啊,如果有来世,“转山转水转福塔”你一定要吹布达拉宫外自由的风呀!
“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
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
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
对他来说,布达拉宫与其说是一座金色大殿,不如说更像是金碧辉煌的囚笼,而他从出生就注定了要成为这里的精神囚笼。春风袭来,杜鹃啼归。他仿佛嗅到了家乡田野上盛开的花香,嗅到了家乡自由的气息;他仿佛看到了家乡山岗上正在思念他的心爱姑娘,她在轻轻吟唱……
他满腹惆怅,他只能等待,等待他心爱的姑娘,等待他盼望已久的俗世凡人的自由自在。
有些幽怨,有些无奈;有些犹豫,又有些无悔的坚贞。这苦短的人生中的等待也许漫长,但因为有希望,却满心欢喜。
也许厌倦了等待,你毅然奔向了青海湖,我宁可相信你是奔向了自由!
如果有来生,记得要做一个凡夫俗子,可以自由地在草原上奔跑,可以与慈母相伴,与情人相依!
永远的仓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