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垃圾回收算法

2020-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markeNick

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算法

引用计数法

在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一;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一;任何时刻计数器为零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可达性分析算法

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根对象作为起始节点集,从这些节点开始,根据引用关系向下搜索,搜索过程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如果某个对象到GC Roots间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或者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以下几种:

标记——清除算法

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被标记的对象,也可以反过来,标记存活的对象,统一回收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

标记——清除算法.png

缺点

标记——复制算法

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标记——复制算法.png

缺点

优点

优化——Appel式回收

在1989年,Andrew Appel针对具备“朝生夕灭”特点的对象,提出了一种更优化的半区复制分代策略,现在称为“Appel式回收”。

具体做法:

将新生代分成一块较大的Eden区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区(Survivor From和Survivor To),每次分配内存只使用Eden和其中一块Survivor。发生垃圾收集时,将Eden区和Survivor From区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Survivor To区,然后直接清理掉Eden区和Survivor From空间。

HotSpot虚拟机默认Eden 、Survivor From 、Survivor To 的大小比例是8∶1∶1,也即每次新生代中可用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

在普通场景下测试,有98%的对象是可回收的,但是不能百分百保证,所以Appel式回收还有一个充当罕见情况的“逃生门”的安全设计,当Survivor空间不足以容纳一次Minor GC之后存活的对象时,就需要依赖其他内存区域(实际上大多就是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

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过程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内存空间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边界以外的内存。

标记——整理算法.png

缺点

优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