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诗·散人随笔散文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新教师不可忽视的“第一项修炼”

2019-03-13  本文已影响132人  牵着蜗牛狂奔
新教育实验,新教师不可忽视的“第一项修炼”

随着新教育实验如火如荼的开展,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开始了新教育实验。一大批的老师投入进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洪流中。一些种子老师首当其冲,读新教育系列书籍,每日写一写教育随笔。

当然,还不否认,有部分教师在观望,踌躇不前,隔岸观火。有的还在受学校出台的读书写作等管理制度所裹挟,被迫的读书,写读书笔记,搜肠刮肚的一边写教学反思,一边骂娘。有的老师,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劲头,新教育是年轻人的事儿,我都四五十岁了,让他们折腾去吧!还有的老师,一个转身把皮球踢给校长:校长,我不懂新教育,你说咋办我就咋办。潜台词是,反正是你让我这么做的,干不成你可不能赖我。

为什么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的民心工程会有如此遭遇呢?

首先,师生幸福快乐的前提是什么?先说老师,学生成绩好,学习兴趣高,班风学风好,这样老师才有成就感,才能在评优表先中胜出,才有望在职称晋升中加分过关,由此的直接实惠是工资薪酬可以提高啊。学生呢?作业少,成绩好,家长不唠叨,学生才能开心快乐。在这两者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成绩好”是两者的重合点,也是矛盾的焦点。

新教育实验,新教师不可忽视的“第一项修炼”

其次,成绩好是什么标准呢?对于学生而言,要比过去有进步,这样才能让家长看到希望,学生每次考试后回到家,面临的“女子单打”或者“混合双打”才可能消失。对于老师而言,考试成绩是教师的温饱问题,在学校的立身之本。成绩好的老师,在学校才有话语权,才能举重若轻,才能有精力,也有能力,把课程改革乃至新教育实验等活动开展的风生水起,花团锦簇。

最后,让我们回到原点,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不论是读书也好,还是写作。最最关键的“第一项修炼”该是什么呢?——研究考试的能力。

山东的韩兴娥老师,用一个月时间带领学生完成语文课本的学习,然后开展“海量阅读”实验。管建刚老师在班级编写“作文周报”,把作文教学革命。常丽华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在农历的天空下》的读诗活动。他们的实验能够开展的前提,就是对考试的研究和把握,使他们有能力应对考试,有自信面对家长,有勇气实践课堂改革。

那么,新教师如何进行“第一项修炼”呢?

一、精心研究考试。

每学期的前一周,教师要集中精力研究近三年本地区考试试题,包括什么“三年中考五年模拟”等,都要钻研。考什么不考什么如何考查某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的什么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分值题量也要仔细琢磨,出题人的思路和题型如何变化、发展。老师不妨看看高考、中招试卷,透过高考看中招,透过中招想小学。只有站位高,才能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睿智,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胆识。只有放眼长远,我们的教育才不会急功近利,才不会饮鸠止渴。

新教育实验,新教师不可忽视的“第一项修炼”

特级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常常能举重若轻,挥洒自如。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考试的精确把握,源于他对所任教学科的自信。只有深入钻研考纲,吃透考试考查的范围,我们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二、科学规划教学。

有了对考试的研究,最关键的就是要把工作目标分解到日常教学中。马拉松赛跑在专业运动员眼里,不是42.195千米,而是42个1千米。每个阶段,我们的着力点是什么,要达到让你的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不受任何外来活动因素的干扰。比如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背几篇例文,上几节讲评课,就能解决问题的,背后如果没有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没有老师长期的从段到篇的训练,从“如何选材”到“炼字炼句”的写作指导,作文水平的提高只能如蜗牛行军。

因此,针对学生 的学情,老师要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的听力,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等类似问题,那么就要深入研究。可以向身边的老教师、外校的名师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求教。从不耻下问到不厌其烦,只有就如诗人刘禹锡所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我们用心钻研,善于思考,才能求得“真经”。

新教育实验,新教师不可忽视的“第一项修炼”

三、统筹安排活动。

教学活动和教育实验要有计划的开展。其实,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新教育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只是多了一些仪式感,比如“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的每月一事,就是给我们很好的例子,每月集中做好一项工作。我们只有心无旁骛的专注,找好着力点,一学期,一学年,集中精力坚持做好一项工作,我们就是成功者。

四、群策群力教研。

曾经有一次期末考试后,一个同学告诉我,历史老师复习时给他们划了40道题,结果一道也没有考到,好失望!我在想,如果我们复习的结果是这样,那么学生还会信服我们吗?我们言之凿凿的考点,考试不考会给学生怎样的失落感。

由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科教师共同教研,做好本学科的试题库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只有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考试,思考备考工作,才能打一场有准备之仗。

考试不仅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也是老师头上的紧箍咒,校长头上的紧箍咒。只有我们做好“第一项修炼”——研究好考试,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追求幸福快乐的同时,又能取得进步,收获好的成绩。这样,家长才会信服,才会支持我们的工作。同行才会心服,相互之间才不会拆台。校领导才会放心,才能给予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更多的理解支持。

做好了“第一项修炼”,也只有在彻底“减负”的过程中,我们老师才不再是“带着镣铐跳舞”,才能和同学们真正过上“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