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感和内疚感有什么不同?

2020-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Maggie心灵成长之旅

内疚感=我做了一件坏事。

羞耻感=我是坏人。

羞耻感是关于我们是谁,而内疚感是关于我们的行为。

当我们阻碍了某件事情的进展或是成为不了我们想成为的那个人,我们就会感到内疚。

当我们为做过的事情道歉,补偿过失,改变我们不满意的行为,内疚感往往是其背后的动机。

内疚感的力量和羞耻感一样强大,但是前者的作用通常具有积极性,而羞耻感导致的后果却具有破坏性。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道歉、弥补过失时,内疚感通常是背后的推动力,而不是羞耻感。

实际上,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羞耻感腐蚀了我们的部分自我,令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并做得更好。

难道羞耻感不能约束我们的行为吗?和其他研究者一样,我认为羞耻感大多会导致破坏性、伤害性的行为,而不会带来解决方案。再强调一次,人类天生需要拥有爱和归属感。当感到羞耻时,我们会感到与他人联结的缺失,渴望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充满羞耻感或对羞耻的恐惧更容易让我们自暴自弃,甚至攻击或羞辱别人。事实上,羞耻感与暴力、攻击、抑郁、成瘾、饮食紊乱和欺凌密切相关。

倘若孩子的自我对话更多的是关于羞耻感(我是坏人)而不是内疚感(我做了一件坏事),他便在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自我厌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父母用羞耻感来教育孩子无异于告诉孩子,他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