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自爱力爆棚的伴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周梵老师新书《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读后感
有一个自爱力爆棚的伴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01
早就知道周梵老师的新书是关于亲密关系的,在看过她的第一本书《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之后,对这本新书就充满了期待。
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实修派,周老师精细入微的觉察、剥茧抽丝的剖析,总是让我们种种“欲盖弥彰”的行为和企图逃离的狡辩无处遁形,无人可怪责,无事可抱怨,一切都是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剧。
我们就这样被丢入了一个看似四面楚歌的 “无望之境”,别无选择,只好放下偏执和傲慢,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而当你真的肯静下来面对自己的时候,她却不会高高在上地逼你就范,而是像一位宽容的智者,温和地看着你的眼告诉你:亲爱的,慢慢来,你只是遗忘了一些你本来就有的东西,记住你现在的样子,去把它们找回来,你不知道在我眼中,你本来的样子有多好!
习惯了自我评判、自我攻击的你,将信将疑地跟着她的引导,去探寻那些你身上“原有”的光。你跟着她,转过一个又一个的街角,终于惊喜地发现原来她跟你说的都是对的,你真的是带着光来的,你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仰仗他人,不攀附外物,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美好!
这本讲述亲密关系的《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终于出来了。是的,我们终究不可能真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美好,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活在各种关系里。
而对于身处婚姻中的人来说,亲密关系无疑是我们最绕不开的关系了,我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跟伴侣在一起,亲密关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能量,直至生命质量。修不好亲密关系,或者说,修不好亲密关系中的我们,谈自我成长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我用了四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掩卷而思,对自己,对伴侣,对家庭,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甚至以前有些不太明白的模糊点,在这本书中也再次有了新的体会。
02
一提到“爱自己”,很多人就会问:“爱自己不就是自私么?”
虽然我也知道“自爱力”其实是周老师的经典课程,也是两本书中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说真的,以前要是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只会本能地反驳说当然不是,可要真说出个一二三来,我还是会含糊其辞,我当然可以在课程中找到答案背出来,但对我来说,那真的只是理论。在看这本书时,“爱自己”突然对我有了清晰可见的意义。
先抛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吧。在经典名著《红楼梦》里,男主角贾宝玉涎玉而生,周围人都不自觉地对他高看一眼,人们被那块有目共睹的美玉给“镇”住了,因为没有人像他一样带着“信物”来到这个世界上,这可太特别了,慢说这块美玉上还刻着那段带有明显预言色彩的奇文!除了上天的特殊眷顾,大家想不出别的解释。
他的祖母、母亲自不必说,如视珍宝般把这块象征着特别和眷顾的美玉挂在他的胸前,一众丫鬟更是对那块玉不敢有半点闪失。即使古板如他的父亲贾政,只要宝玉做事不出大格,让人家找上门来令他颜面扫地,心底里其实也免不了对儿子的赞许。
然而,谁也不知道,那块美玉,只是一块顽石的幻相。
当人们给一块顽石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再平常也得不平常,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与其说大家看重的是那块玉,还不如说大家更看重的是自己为那块玉赋予的信任,不是说玉的持有者不会“犯错”,而是他们宁愿相信他的错也是有缘由的,就像《三体》中大家对面壁者罗辑不解的宽容。
03
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信物”来的,只是宝玉的“信物”肉眼看得见,我们的“信物”一时看不见。
但我们都有,那是我们来这个地球上历练的“粮草”和地图,让我们各怀天赋、生而自足。
只是,在历练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同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们,他们的声音是如此统一又笃定,我们便逐渐地忘记了自己口袋里装着的粮草和地图,心甘情愿地让他们住进了我们的内心,让他们的声音指挥着我们后来的生活。
这个声音最早当然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的养育者,因为我们听到他们声音的时候是如此幼小,他们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根深蒂固,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如果我们没能跳出原生家庭的圈子,就会内化那些声音,它们成了我们不容置疑、无以撼动的信念。我们甚至会不断地替他们搜集着各种证据,在我们的老师、同事、上级身上一遍一遍地体证着那些熟悉的感觉。
我们也许会痛苦,会愤怒,会抗拒种种控制,却又一边不甘心地去向别人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一边不自觉模仿着熟悉的模式。
但是,原生家庭只是我们的起点,却非终点。长大后的我们,也许都在物理距离上离开了原生家庭,但是成年后的样子却大相径庭: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父母的“翻版”;有的人却在不断的成长中,找回了自己的粮草和地图,有力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前一种人无疑把原生家庭变成了一个甩不掉的魔咒,生活看似在前进,却进入了又一个轮回,在各种关系中上演着比父母当时更“狗血”、更惊心动魄的剧情,经营着一段不咸不淡的婚姻,说不上有什么不好,每天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一样也没耽误,内心却深藏着委屈、无力、焦虑、悲伤、甚至绝望,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到后来吵不动了,就不再吵了,转而“为了孩子健康”“为了父母放心”,压抑着满腹委屈凑合下去。
这是我们很多人所熟悉的生活,因为熟悉,所以觉得正常、安全。
我们会自我安慰地认为,婚姻就是这个样子的,除了“忍”,还能怎么样?所以,我们在麻木和绝望中炼就一身上乘“忍”功。
可是,婚姻其实真的可以有另一种可能,如果你的伴侣是第二种人,那你完全可能体验到另外一种婚姻模式。
TA自己就能让自己过得很乐呵,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纠结,不内耗,自己能搞定的事情会自己尝试解决,遇到搞不定的事情会通过合适的途径求助,TA接纳自己的局限,不会因为有搞不定的事就否定自己;跟他人交往界限分明,TA若是开心,那股正向积极的能量你哪怕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得到,TA不开心,觉得不会拿别人当出气筒;你向TA求助,TA若条件允许会不吝援手,若条件不允许会明确拒绝,而不会一边腹诽一边应付,当然你若侵犯了TA的界限,TA也会明确告诉你,同时TA也希望你用同样的方式对TA;你违心的吹捧也罢,恶意的诋毁也罢,都不会影响TA对自己满满的信心和笃定。
对这样的人来说,你便不来,我亦安好;你若相伴,我自欢喜。
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是爱自己,而不是自私。TA有很强的自爱力,用满满的爱滋养着自己的生命,爱满自溢,懂得爱自己的人,流向别人的也是爱,因为TA有身心一致的平等心。
而自私的人,对别人只有抓取,唯恐别人比自己得到的多了,所以怎么抓都不够。自私的人心里其实住着一个缺爱的小孩,看似贪婪的抓取背后,是一颗索爱的心,TA想通过抓到的东西宽慰自己:“看,你要的爱都拿回来了!”TA早就忘记了自己还有粮草和地图这回事,或许,因为TA自带的粮草和地图被一次又一次地忽视甚至贬低,TA只好放下了它们,转而向别人索取“更好”的粮草和地图。
04
那么,有一个自爱力爆棚的伴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因为我是女人,请允许我将伴侣设定为妻子。
首先,你的婚姻里肯定鲜有“狗血”的剧情,你也许不会体验到强烈的被需要感,她并不是迫于家人或社会的压力选择跟你在一起的,所以她不会刻意地讨好你,不会查你的手机和银行卡,也不会天天缠着问你究竟爱不爱她,或爱她什么,不会揪着你要你兑现一个你早已忘掉的承诺,她相信你承诺时的真心,正如她能看到你做不到时的限制,或者她早就忘记了那个承诺。
她的安全感和价值感,不需要你来埋单。她有自己健康的爱好,足以把自己活成一朵明艳的花,周围的人都不自主地会受到她的感染。她会为这段关系负责,为自己在关系中的感受负责,也为自己对你的感受负责,这是她对婚姻的承诺。
她也会有手忙脚乱的时候,比如你们刚升级为父母的头几天里,不管是抱孩子、喂奶还是换尿片,她的样子都是笨笨的,面对别人“没有个做妈的样子”之类的指责,她也会自嘲地附和:“是哦,头一次当妈,真的什么也不会呢!慢慢就都会啦,谁还没有个第一次!我要跟宝宝一起长大!”
你不善表达,她的亲人总是为她打抱不平,嫌你对她不够体贴;朋友跟她炫耀,情人节的时候老公又给自己发红包啦,纪念日的时候约自己去高级餐厅啦,生日的时候给自己买新项链啦,又问你这个资深宅男给她送了什么,她无比笃定地说:“他小时候爸爸对他很严厉,妈妈又很内向,所以他从小就不善于表达,但是他会为我做我喜欢吃的饭菜,记得我生理期畏寒,总是会给我冲好红糖水,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幸福!每个家庭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的。”
如果你就是想体验点“狗血”剧情,“不小心”跟别人擦出了火花,还让她知道了,不用纠结着怎么敷衍或者摇摆,也不要心存侥幸地妄想“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美满结局,趁着她还没决定之前,好好想想清楚,自己这个局要怎么收场,别等着她毅然离去的时候,又去哭惨求她回头,你知道她不吃这一套;也别试图“买通”她的亲朋好友来说服她,你知道她不会做“祥林嫂”;当然如果她决定留下来,你也别担心她整天揪着你的过去不放,她不会用内疚感捆绑你,她有她留下来的理由,但那一定不是“为孩子”“为父母”,或是为别的什么人。
跟这样的伴侣过日子,你会体验到真实、放松、自由、信任、尊重,还有,如你所是的爱你。
当然,要吸引到这样的一个伴侣,你需要先找到你的粮草和地图,带着自足去遇见TA。否则,即使你们相遇,也终将擦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