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的问题
2021-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如雨季节过来人
中国人大多都很重视教育,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庭都是舍得投入的。我的一位80后的闺蜜,每年花在尚在读小学的女儿课外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费用,一年是十几二十万,好在他们夫妻俩都是高薪阶层。女儿还在读小学就开始规划她的中考和高考了,已经开始考虑女儿去哪个国家留学比较好。
我觉得现在的父母有点过于焦虑了,孩子在读小学,就为她(或他)计划读大学的事情,难怪孩子也跟着焦虑了。
几年以后的事情谁又能够准确预测呢?现在就提前规划好,难免到时时势变迁,计划赶不上变化。六、七年过后,国内的教育也不一定比国外差,留在国内读大学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呢。
由此,我想到以色列犹太人的教育,或许可以借鉴。虽然人口只有九百多万,但凭借着教育优势,在科研、教育、创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凡的成就。全球的犹太人只有1700多万,但是他们却占据23%的诺贝尔奖。美国常青藤名校的教授有30%是犹太人,哈佛大学有1/3、耶鲁大学有1/4的学生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教育注重创造性思维,父母和老师都鼓励孩子提问,而不是仅仅让孩子记住老师教的知识,而是启发孩子的创造性地提问题,老师与学生也由此教学相长。
这种提问式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不会陷入死记硬背的读死书之中;也可以唤醒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其实我们古代的教育方法就是因材施教,从孔子的《论语》中,可以看出教育家孔子就是经常以回答学生的问题来教学。
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根据孩子的特长和特点,而采取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把孩子的长板发挥到极致才是老师应该做的,弥补短板不如发挥优势。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必要所有的学生都走同样的道路。让天才有天才的通道,令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渠道,真正的弱势群体也有该有的保障机制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