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头号玩家好文推荐散文

从一个生病的人看一颗狭窄的心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52人  合硕咨询贠老师

前两天去看个朋友,生病了,被医院诊断焦虑症。客厅里坐了半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她讲奔波在各个医院的过程,以及那些形形色色的病友。两次专门提起特意为她绕道买的小零食,都被瞬间打断了。话题再次回到病,看病,因病而认识的人,以及不确定的病的前景。

细想想,这位朋友确实有这样的特点--高度关注自己,只是现在病中,表现更明显而已。平时,她除了正常上班,余下的时间很随意。没什么特别一定要做的事,最大的爱好是买衣服。想买,觉得好看,一刻不停马上到手。很少考虑这个东西到底怎么样,全凭个人心意。之后又不喜欢了,丢掉就是。

年纪渐长,在逛街之外这位朋友又增加了对身体的关心。年年都要在单位常规体检之外,再加些自己认为必要的项目。一个很小的囊肿也非要缠着大夫反复查,直到最后手术切除才罢休。

焦虑症当然是种疾病,但我忽然觉得,如果这位朋友能够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收回些,放到外面的世界上,可能会康复得快些。比如,现在休病假了,天天都在家,能想想今天给丈夫孩子做什么好吃的,平时有什么没时间做的事可以现在做起,等等,而不是时时留意有没有呼吸不畅,有没有胸闷。也许她的情况会好很多。

当一个人过度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当然很容易发现一些几乎没什么影响的小毛病,无论身体上还是情绪上;同时,因为对外界事物分配的精力太少,导致没有机会受到其他东西的吸引和刺激。两相结合,就越来越陷入个人的小圈子,画地为牢,形成死循环。

这让我想到与此完全相反的另一类人。

他们永远没有精力关注自己,把眼睛和心灵都投向外面,领导的脸色,朋友的急事儿,家人的健康……总有那么多需要操心的事儿。这类人很容易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慢慢掏空精力,心力交瘁,最后仿佛一个空心的躯壳在苦苦应付着周围的一切。这种情况也很可能有一天积累出大问题,最终崩盘。

可以看出来,处在这两个极端的人各有各的麻烦,他们或多或少地生活在我们身边,或者就在内心的某个角落里,干扰和局限着人生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人,我们期待自己不断丰富完善;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希望孩子蓬勃发展。两个身份两重愿景都首先要有笃定的自我力量,同时还需要更宽的视野,更多的信息。所以,如何保持平衡,如何既在社会和人群中,又昂然独立,大概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