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数学的爱恨情仇
今天突然有个想法,我想着以后儿子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开始从一年级读起,就像小时候一样,在小学阶段,我肯定是能过的,但是这次我不是像小学生一样去啃各个知识点,在全面掌握的同时,我应该从更高的视角去看待这些知识,然后方便我对儿子的学习管理。到了初中阶段,我愿意把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当作故事来听,不需要背诵什么历史意义,现在真的觉得初中是长见识最好的机会。到了高中阶段,大概我学习起来也会很吃力,尤其是我的数学,但我想着和儿子一起度过这些学习的时光,也希望顺便能给予他一些学习的动力。
高中阶段是我的意难平,高中三年,我的数学几乎没有超过总分150分的一半分,一般情况下五六十分,我记得当初刚上高一时第一次月考,数学考试考了56分,平时上课我也听不太懂老师讲课,那是后刚开始接触集合的知识,感觉很难,出成绩那天我哭得很厉害,因为我初中怎么样也算班里的尖子生,数学总分120分,我基本也能考100分左右,刚上高一给了我当头一棒,我从没觉得自己这么没用,将近考了总分的三分之一,当然更可怕的是,我硬是听不懂老师的课。那天,数学老师见我哭得这么伤心,还把我叫出去,安慰了我,虽然我现在根本记不起数学老师的脸了。
后来,我不在执着于数学了,后来我几乎次次都是考这么点分,原来高一第一次数学考试56分成绩考出了我高中三年的平均水平,不过我从没哭过了。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又哭了,这次是感动,因为我数学考了113分,我想大约是我这些年还算是个好人吧,也许在高考中用尽了我前半生的所有运气。
大学我们也安排了很多数学课,我几乎是油盐未进,当时还能考及格,但是现在我甚至连矩阵的预算也不会,知道了一些名词,如线性规划,极限,求导,收敛,条件概率,但我几乎分不清哪些是高中的概念,哪些是大学的知识
前不久国考,我考了两门数学,一科是离散数学,一科是组合数学,我做了很多的功课,总算把一些考试要考的内容和题型掌握了,我想数学这课应该没有拖后腿,在做一些数学题的时候,我感觉我好像变聪明了,似乎达到了智商的顶峰,但是,这些知识,远远不够。
我想系统地学习一下数学,我想从头学起,我想弥补这一点遗憾。
如果把完整的我比作一个圆,那么数学对于我来说是那圆上缺失的一角,虽然跟整个圆相比,那点缺失微不足道,但却是连着圆心的,是不完整的。